这时,府衙礼房大门顿开,两队衙役分别立在两侧。
府衙推官大人出面张口说道:“诸位考生,各个县以本县木牌为准,依据县试榜单排名的顺序依次排列。”
府衙推官虽没什么实权,但到底是正七品官员,在一群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小老百姓中威望十足。
别说正七品了,可能各自县里的不入品阶的官吏就让他们说话时直打哆嗦。
常德府的府试竞争程度还是很激烈的,湖广地区经济还算发达,人口密度很高,文凤尚算繁盛,每次考试大多都是六选一,甚至是十中选一。
这时在这里参考的考生就不得不羡慕云贵川三省的考生,别以为只有现代才有考试之间的地域差别。
有些经济落后,文风不盛的地区,有时候报考的人数连府试录取的定额都少很多。
不得已这时的考官就会降低标准,加大录取,争取可以足够完成指标。
甚至有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考都不用考,只要会读书写字,按着名额直接收录。
这就导致江南地区看不上直隶,直隶又看不上关中中原两地,关中中原两地又有些歧视边地考生。
不过总会有些例外,哪个地方都不缺天才,只要过了举人,通过了会试进了金銮殿成了进士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都会引人尊重。
毕竟这时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虽说朝廷为了平衡地方可能会放宽一些,但是只要中了进士那么考生的学识一定是够的。
再往前送考的家人就不能跟着了,远远的看着李宁安朝龙门走去,李明溪远远的笑着低喊道:“紧着点考,考不好也没关系,咱明年再来,多考几次,咋样也能考上。”
向前摸黑走路的李宁安差点摔一跤,心想果然如此,自己老爹每次都要来这么一句。
他也是想让自己不要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可是听起来总让人那么无语。
同样由知府大人在龙门前唱保之后考生在入场,李宁安趁着知府大人递送考卷的功夫好好观察了他一番。
这位戴知府显得十分儒雅,面容稍白,蓄着长须看着不过中年却头发半白,他的脸上仿佛写满了故事。
府试进场号舍就与县试大不相同了,府试会在前堂中设置有屋内号座,之前县试前十名的考生就是县前列,都要在前堂中进行这三场考试,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提坐。
参与在前堂提堂考试的各县前十名,领取的考牌都有相对应的提坐堂号,同时,他们会率先入场。
李宁安作为桃源县县试前列,自然会有相应的提坐堂号,知府大人坐在堂前亲自监考。
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让堂堂的知府大人在这儿坐一天,只是开始前观察一番就可以了。
他们这批是属于被重点关注的那一部分人,在入场前处于本县前列等候,另外会有专门的衙役对其进行检查。
至于其他的考生都要分县依次检查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