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讨论着奸臣如何如何作恶多端,沉迷于臆想中,却听见有人道:“乡村野夫,晓得什么?连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就妄自胡说!”寻声望去,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穷秀才。
“大画家”被秀才质疑,反驳道:“你个穷酸秀才就是话多,这是县衙门里大老爷们的命令,往上推就是皇上下的旨,你这是在质疑皇上错了?”
秀才辩解:“人云亦云,你们也都信,哪个亲眼看见人家作恶了?”
“大画家”气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人肯定是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才落得如此下场!”
秀才一时没想到什么书中的话来反驳众人,只好摇头晃脑的感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负气走到一边。
大画家哈哈一笑,指着秀才道:“满口之乎者也,也没见他当什么状元!”
众人又哄笑起来。
蹲在一边的秀才陷入沉思。他读过许多史书,有时历史都未必是真相,可如今这些乡村野夫,随随便便就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添油加醋般加了诸多罪名,一传十十传百,偏偏还信以为真,实在是太无知了!又听见那群人开始高谈阔论自己道听途说的东西,他不由长叹一声。
前来送饭的柳阿婆将饭菜摆好,过来唤这些人吃饭。见秀才不肯过去,送了过来。
秀才道了声谢,接过猛吃了几口。又听到他们在讨论三只眼的将军,忍不住问道:“阿婆可听说过那三只眼的将军?”
柳阿婆嗤笑一声:“都是爹生娘养的哪有三只眼的人?无非是人们故意丑画罢了!”
“那您听说过那位奸臣将军吗?”秀才问道。
“世间的事情多了去了,我一个老婆子哪里能听说那么多事,不过,小伙子,你说何为忠?何为奸啊?”柳阿婆长叹一声:“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
柳阿婆这一番见解,倒不像是一个乡村的老妇人能有的,说的倒是实话,还挺有道理,秀才又仔细思考了一会,刚想多问几句,可阿婆已经慢慢的走远了。
那柳阿婆一路慢慢走,走到村口岔口处,瞧见了王家村门口跪着的泥像,静静地望了一会,不言不语。是时,风穿过树林嗦嗦作响,扬起她的衣摆,柳阿婆独自站了一会,转身走了。
回到家时,已经是老泪纵横。
那是萧明庭啊。当年鲜衣怒马的少年,叱咤疆场的少年将军,谁能料到他死后却任人肆意践踏!
可她又有什么办法?
古来成王败寇,历史的长河淹没了多少兴衰的往事,多少人的抱负和野心,都付后人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