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前夕(1 / 2)奸臣传首页

太昌二十六年七月,武帝下旨,派萧明庭出城去抚川驻守边疆,八月,择吉日出兵。

为了这事,冯氏不知道在背地里偷偷哭了多少回。老夫人郑氏看到自己的儿媳妇如此伤神,忍不住劝她一两句。

“孩子们都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老太太感叹一句:“当年长赟长卿两个兄弟不也是一样吗?他们都是要做自己的事情的,你也不必太过于担忧。”

“母亲,道理我都懂。”冯氏强忍者泪水:“我只是想到,长赟为了几个孩子,就那样没了,可明庭还是逃不过这个命运,也……实在是让人心寒了。”

老夫人感慨道:“皇上的位置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所谓高处不胜寒,很多事情都不能简单的说清楚。他信我们萧家也好,不信也罢,可我们做臣子的,还要做好本职的工作才是,不是吗?”

她伸出手,苍老的手掌粗糙而温暖,轻轻抚摸着冯氏的背:“明庭是个好孩子,你要相信他本事不必长赟差。我的这几个孙儿,唯有明庭最像他父亲。”

冯氏抬手用帕子捂着脸,抽泣着停不下来:“母亲,我也不知道为何,自从他去了,我总是忍不住要哭。”

“我明白的,当年我又何尝不是像你一样?”郑氏轻叹一声:“慢慢会好起来的。时间啊,才是个好东西。等时间一过去了,就什么也过去了。”

老夫人盯着窗外正是茂盛的花丛,轻轻拍着冯氏的背,不再言语。而冯氏也慢慢的平静下来,不再哭泣,静静地想着心事。

阿续在屋子里收拾东西时,看到了堆在桌子上的书。这些书从萧明喆那里借过来的书还未看完,想着马上就要离开了,也没有机会再看,还是趁着这会子还记得的功夫,先还回去吧。

阿续掀起帘子,看见院子里空无一人,到用人时,这些小丫头们跑的一个也不见。她无奈回来,收拾好书,往萧明喆的院子里走去了。

去时正有小厮丫鬟在院子里扫地,见她过来,都放下手中的东西过来问安。

“你们二爷可在?”阿续问道。

“正在屋里面读书呢。”小厮回答:“姨娘来这里是?”

“既然二爷在看书,我就不进去了,这些书是你们二爷的,待会给你们二爷送进去。”阿续说,小厮忙跑上前接过书:“是。”

“仔细些,莫要弄坏了书。”阿续细心叮嘱一句,便转身离开了。待她离开后,萧明喆才从屋里走出来,看着小厮要把书往偏房里放,开口唤住:“先把书拿到我房里吧!”

小厮闻声回头,把一摞书抱到萧明喆桌子上。待小厮退出去,萧明喆立马就翻看抖动那一摞书籍,只可惜,没有掉出来一张笔记。

萧明喆有些怅惘,他沉默不语,只呆呆地坐在桌前。大概是上次拿《禹贡》时太过于匆忙,她没有来得及收起来笔记,如今这些书,她应该在还之前都仔细检查过了吧?

萧明喆盯着那一摞书,有些莫名的伤感。从前少年时,便读过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最羡慕的就是夫妻两个人情投意合夫唱妇随。曾经成亲前他是期待过未来的妻子是什么模样什么脾性,只是期待越高,失望却越大。

在他新婚之夜,当他望着坐在床边戴着红盖头的秦氏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时,他以为她会对出下半句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是等待他的确实秦氏的无动于衷。后来,他才知道,秦氏没有读过书。那时他诧异,一个大家闺秀怎么可能只字不识?

一晃多年,他内心无数思绪澎湃,他无数想说的话,想聊的天,想讲的故事,都对着秦氏沉默了。他一直以为这世上没人了解他。直到他看到了《禹贡》书里面夹的纸张。

只是可惜造化弄人罢了。

萧明喆无奈一笑,从抽屉里拿出了那几张纸,没有再看,放在烛灯上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