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儒佛(2 / 2)狼遨首页

岚翱转头目视阿牛,问道:“这位是?”

阿牛对观中的事颇为了解,躬身答道:“此人法号慧远,是一名僧人。”

“僧人?什么是僧人?”岚翱不解道。

“所谓僧人,就是佛教的修行者。”见岚翱还是不懂,阿牛只好耐心解释道:“所谓佛教,乃是太上老君西出潼关,到了西方后,见那里的胡人尚未开化,遂创立以开启胡人智慧的一种学说。佛教是为蛮夷的胡人而创的,比之为我们礼仪之邦而创的道教,自然是远远不如。谁知道,当佛教在西方普及之后,居然有人来到大燕国,宣扬起佛法来。有我们白云教在,佛教自然成不了气候,但它的教理极善蛊惑人心,故还是骗了一些无知妇孺相信。”

岚翱听了,对佛教更起了兴趣,凝视场内,只见坐在慧远面前的那名中年道人思索了片刻,朗诵道:“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正所谓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世间万物,都是在虚无中诞生,死后又归于虚无。即使是人,也不例外。”

岚翱知道,这中年道人所说的前半段古文,乃是《庄子·至乐篇》中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生命原本不存在,后来,在虚无恍惚间产生了气,气变化而生成形骸,形骸变化而有生命。这是道教对生命起源的一种主流看法,得到不少有识之士尤其是道教徒的认同。

慧远摇头道:“人非草木,岂能等同视之。阁下引用的庄子之说,贫僧实在无法苟同。”

那中年道人扬了扬眉,问道:“那贫道请问,大师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慧远合十道:“人的生前,乃是前世,人的死后,乃是后世。前世今世后世,谓之三世。世间共有六道,分别为地狱道、畜生道、鬼道、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前三者为恶趣道,如果人的前世做了很多坏事,今世就会坠入此三道,受尽苦难。而后三者则为善趣道,乃是前世做了不少好事之人的去处。正所谓种善因,得善果,人就是通过因果报应,不断在六道轮回,没有已时。只有信奉我教,去除七情六欲,才有可能超脱六道,免受众生之苦。”

中年道人不以为然,哂道:“这也只是贵教的一孔之见。六道?其他五道在哪里?又有谁见过?归根结底,这都是无法证实的虚妄之词,实是难以令人信服。”

岚翱正听得入迷,旁边一人忽叹道:“唉,可怜堂堂天下第一教,不去关心民间疾苦,却去讨论生前死后这种虚无缥渺的东西。可叹啊。”

岚翱侧目看去,见此人大概十七八岁,一袭淡青长衫,头上系着一块方巾,面如冠玉,胆鼻方唇。他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正在轻轻摇动,更显得整个人风liu倜傥,文质彬彬,让人一见忘俗。

岚翱客气地对此青年道:“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那人回礼道:“不敢,鄙人董仲。”

岚翱从容道:“请问董兄,生死乃是人生大事,怎会是虚无缥渺的东西呢?”

董仲一愕,随即道:“子曰:未知其生,焉知其死。人是气生成又如何,是六道轮回又如何,又有谁亲身经历过?我们连活着时的问题都未能解决,还去思考生前死后这种根本无法验证的问题干吗?当今大燕内有权臣当道,外有匈奴苦视眈眈。作为天下第一教,不去关注这些大事,却在清谈玄学,说什么无为而为。”

董仲说着说着,骤然发现一名道童正恭敬地侍奉于岚翱背后,这才醒悟到这名貌不惊人的少年,极可能是白云教中的重要人物。心中不由暗暗叫苦:我怎么了,居然在白云教人面前抨击白云教?想到白云教的势力,董仲慌忙忙住了口,只叹了一口气,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摇着纸扇,缓步走出了大殿。

岚翱对董仲的话只是一知半解,见他离去,又继续听殿中的慧远跟道人辩论。浑没有发现,刚才的少女,已随一名妇人无声无息地出了大殿。

此时,在大殿外,少女正跟那妇人交谈。

“师尊,我们为什么现在就要走?”少女眨了眨眼睛,问道。

“圆圆,那小子对我们已经起了疑心,恐怕迟早会被他察觉。而且符咒之术深奥非常,即使再继续看下去,也看不出什么端倪,白云教高手如云,我们不如及早离开,免得发生什么意外。”妇人低语道。

“那傻小子一付呆头呆脑的样子,怎可能发现我们?既然我们看不出符咒道术的奥妙之处,不如我们干脆抓了这小子,严刑拷问,我就不信他敢不说。”少女不悦道。

“胡闹!”妇人斥了少女一句,顿了顿,妇人叹了一口气,抚着少女的肩膀,柔声道:“这孩子目下虽然功力还浅,但其灵觉却远胜常人,不可小觑。当然,以他现在的功力,我们若是要抓他,自是易如反掌。但倘若因此惊动了他的师父镇土真人,恐怕就对我们圣教颇为不利了。要知道,我们圣教自无涯真人之后,元气大伤,潜伏了百年之久,这才慢慢复完,但比之当今日中天的白云教,却是远远不如。现在我们需要的,还是积蓄力量,决不可打草惊蛇。好了,圆圆,不要再胡闹了,我们还是及早离开吧。”

少女见妇人这么说,只好作罢。两人的身影就此消失在大殿之外。

对于少女跟妇人的谈话,岚翱自是不知,他听完慧远讲授佛法后,这才发现刚才在偷看他的少女,已然离去。不知为何,岚翱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惆怅之意,似乎像遗失了什么似的。转而又想起不久前董仲说过的话,转身问阿牛道:“刚才那位董仲提到的子曰,那个子是谁?庄子?老子?”

阿牛想了片刻,抓头道:“应该是指孔子吧,我们道教的必读经典——《庄子》里面,有不少章节提到过这个人。”

岚翱奇道:“《庄子》我也听师父讲解过,但并没有这句话的啊?”

阿牛解释道:“这个孔子并非常人,他曾开创了儒家这一学派,其言行记录在一本叫《论语》的书中,也许那句话是出自那里。”

“哦,原来如此。”岚翱恍然,又道:“我们白云教的藏书阁里面,有收藏这本书吗?还有没有一些跟佛教有关的典籍?如果有的话,你帮我找出来,我想看看。”

阿牛苦笑道:“师叔,这些经书,大概都是有的。但我们白云教乃是道教,推崇的是老庄,对其他派别的学说,大都不屑一顾。师叔你身为白云教的入室弟子,却去读儒佛的典籍,似乎不大好吧?”

岚翱却道:“看看而已,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只管跟我去取来就是了。”岚翱自幼就是狼孩,即使是人类某些价值观,也不完全应同,更何况是这些派别之争?他的第一个师父,那位无名老人,在去世前就告诫他要广采博纳,而他现在的师父镇土真人,也是心胸博大之人,加上岚翱修炼的土元气,也有包容万物的特性。故此,在岚翱心目中,本就没有尊道而非儒佛的念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去了解,去吸收。

阿牛不敢违抗岚翱的命令,只好应诺。

这一天,岚翱第一次接触到儒佛两派的学说,他的思想,也因而渐渐起了变化。多年以后,岚翱游历异大陆时,曾听过一种叫蝴蝶效应的有趣学说。大意是,在某处地方,一只蝴蝶轻轻的一扇,会使另一处地方刮起一场飓风。岚翱日后忆起自己的生平时曾想过,对于他来说,这日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只蝴蝶的一扇,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他的一生,却因此逐渐偏离了原本的轨迹,直至最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之后的日子,岚翱继续画符读书,累了就游览凌云观,听听教中的长老讲经说道,过得甚是平淡。画够符之后,岚翱就返回土魂峰,继续修道。

就是这样,岚翱每年有一两个月在太石山画符读经,其余时间则在土魂峰上修炼,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过了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