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王凡同志静静地将符纸展开在桌面上。这符纸,原是一张质地特殊的黄纸,大小恰如前世的智能手机,厚度却与之相仿,坚韧度则更胜一筹。
符咒,实则符纸与咒语的结合,咒语因符咒之不同而各异。此刻,王凡所刻画的火系符咒,在初见咒语之时,便隐约觉得熟悉。这不正是古中国甲骨文中的火字么?
提及甲骨文,久居宅中的青年才俊王凡,他的日常生活颇为闲适。平日里,他的工作并不繁忙,反而留给他许多闲暇时光。这些空余时间,他并没有浪费,而是选择投身于创作的天地中,以此自娱自乐。为了撰写一本引人入胜的上古神话小说,他不仅深入研读了《搜神记》这本古老的神话故事集,还对《山海经》这部描述神秘地理和神话传说的经典进行了不下数十次的研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古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他甚至还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这些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古老文字,其独特的象形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他深感着迷。他仔细研究着每一个甲骨文的笔画走向、起点和结构,试图从中探寻出它们所蕴含的神秘信息和古老智慧。
王凡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他发现这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拥有着生命和灵魂,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和意义。他在心中不禁对古代的先民们产生了敬仰之情,感叹他们竟能创造出如此奇妙的文化和文字。
在燕大师的课堂上,他更是如鱼得水,深入了解了甲骨文的奥秘和象形特点。燕大师的讲解与他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让他对未来的符咒之路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正当他沉浸于这股探索的激情中时,突然间,一滴口水悄无声息地滴落在了桌上的符纸上。他猛地回过神来,尴尬地笑了笑,全然不觉自己已经沉浸得太深。对于他来说,这滴口水仿佛是对他执着追求的最好见证,也预示着他将在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过了许久,他才回过神来。抬眼望去,那符纸早已被某种液体浸湿。他微微脸红,轻轻擦去嘴角的口水,重新定神,开始按照早已烂熟于心的笔顺,刻画火系符咒。
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无穷。他们深知绘制符咒需用毛笔,故特制了这种特制毛笔。对于毛笔字,王凡自然得心应手。身为华夏子孙,若不能挥洒自如,又怎能昂首于世?
然而,仅有书写技巧还不足够。在画符过程中,笔尖的灵力需一以贯之,不能时强时弱,更不能断断续续。灵力需均匀自身体内灌入笔尖,再与朱砂融为一体,缓缓显现在符纸上。
虽然王凡对“火”字的书写已是驾轻就熟,但在配合灵力时仍频频出错。时而灵力过盛,时而又显得微弱。一旦灵力断掉,这张符咒便宣告报废。因为灵力的连续性就如同电气中的电流,一旦中断,整个系统便会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