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不会因人的留恋而停留,它漠视世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它如一个永动机一般,头也不回的朝前走着。时间最公平。
当初,皇后娘娘筹办的春日宴上,麦芽儿怀着一种自己也无法左右的惆怅,留下一曲《莫问归期》。之后,便甩甩头,将之忘在了脑后。
谁能想到,沉静了几个月,这曲在异世界只稍稍流行了一小阵儿的某音网红歌曲,突然在大魏热烈流传开来。
起初,因着麦芽儿未留名,那些贵妇人只以为是哪个小门小户的破落女子写的,就随意一甩,扔到了犄角旮旯里。
接着,在机缘巧合之下,此曲谱被宫里一个识字的小宫女拾得。因曲中写透了情人间不得见的心酸,充满了哀怨情愁,她一时共情,哼唱了起来。
宫中无岁月,这些时新的闺怨诗词就特别适合离家宫女传唱。一来二去的,半月左右,几乎满宫的女人都能哼唱两句了。
宫里的东西都是古代百姓的风向标,不论衣食住行,钗环首饰、诗词歌赋……这首曲因曲风通俗,情感流露,很快地从宫里传出来。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发酵,居然满京城流行起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人*肉”,《莫问归期》出自福安公主之手,悄默声的广而告之了。
自此,武安侯府嫡女麦眠桑,终于从种田农女的标签上解脱出来,暂时冠上了“京城第一才女”的称号。
虽然,她一直对人言,“这首曲子是本宫于孤本上摘抄,借借来的。”可总也没人信,还道她莫要谦虚。
主要是这首曲子,曲风通俗、文字易懂,属于下里巴人,老少皆宜;并不是时下一般的才女所擅长的一类。说是“农女”的福安公主写的,倒是合情合理。
贵女中自然有酸她的,“自己写就自己写呗,显摆什么?非要摆弄自己读书多还是怎的?有本事把那劳什子孤本拿出来,大家伙儿瞧瞧啊!”
孤本自然是男不出来的,这辈子都拿不出来的。到最后,麦芽儿听得人家夸她曲子写得好,也只能“嗯嗯啊啊”地敷衍过去。
过不了几日,麦芽儿出行,身后鬼鬼祟祟地跟着的人就更多了。不同于往常的杀气外露,多是一些炽热的,害羞的探究。
一番查探之后,家里侍卫禀告:“这些人只是京里的寻常纨绔,仰慕福安公主姿容才华,想寻些机会结交一番。”
麦芽儿听完很无语:【结交就结交,跟踪、尾随算什么?我这是在古代遇到“私生饭”了吗?】
不仅如此,迈入七月门槛的大魏朝京都,一个惊天阴谋悄然铺陈开来:
就突然有一日,不知为何,当年沈碧心所说,“麦眠桑是祸国妖女,亡国妖姬”之谣言,又从角落里传了出来。短短几日,街知巷闻,甚至一度盖过《莫问归期》的风头。
再后几日,谣言渐成蔓延趋势,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