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微微一笑:
“清卿啊,那些大地主的土地,虽说有很多是强取豪夺而来。”
“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是一代一代积累起来,所以,朕也要为他们考虑。”
“如果工商业免税,甚至还有补贴,再加上回收土地的政策,你说,他们是不是愿意朝工商发展?”
李若水道:“陛下,那是自然。”
赵桓又道:“这只是大地主们的第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新占之地的土地置换。”
“接下来,大宋所占的土地会越来越多,只要让出手中原有土地,老财们就可获取三倍之多的新占土地。”
李若水已经有些应接不暇,他笔走龙蛇,飞快记下赵桓所说。
“老财们第三条选择,却是海商之路。”
宋朝的海上贸易非常发达。
福建泉州的刺桐港是当时世界三大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遥遥领先。
泉州港彻夜灯火通明,被各国海商惊叹,称之为光明之城。
不少波斯人羡慕大宋繁华,纷纷入籍。
高峰时刻,泉州的波斯人(也就是后来的回族人)占到总人数的二成多。
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南宋末年,泉州回人守将差点将赵宋皇室一锅端。
也幸亏当时众人跑得快,才逃到广东、海南一带。
赵桓说到海商,李若水却是知道。
北宋的海上贸易虽然没有南宋发达,但雏形已现,发展极好,几乎算得上一本万利,不少大商贾都准备投身海上贸易。
赵桓说到这里,隐隐有些兴奋,他站起来望着天空:
“大宋的海上贸易,不但要到达波斯,未来,还要直至极西之地。”
所谓的极西之地,就是欧洲。
这个时候,欧洲黑死病还没发生,教会尚且统治万民,就是连各大帝国皇帝的任免,没有教会加冕,都不能算数。
李若水目瞪口呆,一时间都忘记继续记录。
赵桓见到他这模样,讪讪一笑:“清卿啊,一不小心就说多了,说大了,你听听就好。”
“这样吧,朕在这里休整几日,接着继续进发。”
“你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将平阳城的所有土地、人口、地形图绘制完善。”
“之后,你就按照朕刚才给到的思路,将均分土地和移民计划拟定出来,快马呈报给朕。”
“臣遵旨!”李若水跪下高喊道。
虽然今天陛下所说的,李若水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但是,他神情极为振奋,甚至说亢奋。
他准备今天晚上回去,就先将大致方略整理出来。
刚好趁着陛下这几天还在平阳城,多多请教。
不过,他心里还有个疑惑:“陛下所说的这一套,绝不是突发奇想,似乎是早就经过无数验证的一般。”
“那么,陛下这些精妙思量,又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