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5章 千百年来的内卷传承(2 / 2)回大明摄政首页

“就是天下学子选考啊。”

“选考?那咋了,又不是必考,补考也行啊。”朱厚照诧异道。

“哦?那要是一道题放在你面前,别人都做了且都做出来了,你做不做?”

朱厚炜“哦?”问道。

“那本宫当然做啊,凭啥别人都比本宫高......”

朱厚照下意识开口,随即哑然。

“你的意思是?”朱厚照眼神一变,赶忙问道。

“对啊,这就是正常人的潜意识。”朱厚炜微微一笑。

华夏,古今出名的卷王之国,不管是考试还是什么都卷的离谱出奇。

现在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大事,你告诉他选做可以不去做?

你看他鸟不鸟你哦!

到那时,不用朱厚照、朱厚炜去推动,学子们自己就会捧起除四书五经之外的教材,自发开始攻读。

这不比被动的宣传要好的多?

“四书五经出来的书呆子可以说几百个都难出一个真正懂得如何治理一地之人吧。”

“他们自认为读了些四书五经,就能跟前宋宰相赵普一样半步论语治天下了?”

“我呸,基本是考上了之后还是要朝廷、政府培养慢慢学。”

“与其如此,不如让他们自己开始卷,卷数理化地技等等到时候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学科。”

“到时候,只需要将所学逐渐熟练的朝着实际使用方向转变就是了。”

“这样选出来的实用性人才,不比现在每年考出来的废柴们好的多?”

朱厚炜说道。

其实要数聪明才智,能考到这一步的不可能存在傻缺白痴,但高分低能这个词可不是后世才有的形容,放在这些科举出来五谷不分的文人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

所以,朱厚炜才会那么轻松就答应下来。

只要这个附加试一开,即便根本不强迫天下学子去答这些题,他们自己也会朝着这上面靠。

这点,甚至连谋都不用谋,因为人性如此。

体会过后世卷破天氛围的朱厚炜,可太懂国人的心理了。

“到那时实用人才自然而然就会替换掉朝廷内那些没有能力的‘巨婴’,不用咱们动手后面天下的学子便都会成为现有官员最大的竞争对手。”

只要这些被“主动”往附加题卷的考生进入了官场,他们身上那别人不具备的实干本来自然就会成为现在官场中巨大的另类,从而更好的带动整个官场开卷。

这就是鲶鱼效应。

说起来,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厚炜还得谢谢刘建他们提的建议。

这不经意的举动可是将“新学”的推广之路拓宽了不知道多少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