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道:“人史书说了,韩信能带百万兵,而汉王只能带十万。目测这又是个完全没打过仗、没见过冲锋的笔杆子的意淫。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刘邦的大度和格局,学生以为,汉王自己这么说,不是他真的只能带十万兵,而是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是格局。没韩信也行的情况下,刘邦却礼贤下士,一直让着韩信,哄着韩信,这种心胸格局,简直媲美我当时容忍着韩世忠、赵鼎弹劾他、抓他、我却都想尽办法从明府这把他捞出去,即使被心黑手狠的您敲诈勒索也不……”
眼见老张把眼瞪得老圆,又赶紧收敛些。
接着,小高书归正题:“说起来刘邦40岁前根本没带过兵,更不知道打仗流血是什么。可不像韩信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是熟读了兵书的。”
“所谓在天赋面前,努力何其渺小。汉王从沛县起兵时领着不多的些泥腿子,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何等之气魄?一般人或者说一般地痞流氓,让他对着几十人演讲怕都是难题。”
“不过初出茅庐就领着几千乌合之众,没经过适应没经过培训,也没文凭资格证啥的,打胡陵打方与打泗川,它哪战不出彩,所以这不是天赋是什么?”
“让雍齿守家结果家丢了,的确是一种战术失误,但也正巧说明了汉王为人坦荡,信任老家的人。因为只有坦荡之人容易信任别人,这就是他后来信任并重用韩信的心态,结果呢,人家背叛了刘邦,导致老家丢了。司马圣人说刘邦对这事记了一辈子,其实胡说八道,要我看刘邦并未对这事过于上心。”
“否则一次被蛇咬十年都怕绳,刘邦这么聪明的人,为何不再上当一次后避免这样的事,进而又信任韩信,信任他麾下的几乎所有人?正因为这大大咧咧的格局,他这才又经历了晚年仍在马不停蹄、披星戴月、亲自上阵平乱的路上。”
“这一定程度上是刘邦的性格缺点,但正好说明了他的大气。开国帝王不清洗功臣者、其实明府您理解错了,人老刘和咱们太祖皇帝做的几乎一样好。”
“又说老家的背叛事件后,都四十老几的人了,但老刘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凝聚着属下,给他们心里按摩,宽慰大家,引导大家集思广益,总结经验。这不随后几个月打下邑,队伍继续壮大。”
“随后就遇到张良,这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聪明人、他为什么愿意在那时期跟着这样的一个小阵营里的流氓呢?难道不是张良看到了汉王身上的人格魅力、绝世天赋,以及未来的潜力?”
“接着老刘就转职做了传销、忽悠天赋拉满,从项梁处讲未来,讲理念,讲平台,骗来了一大笔军队。反身领着两万人打回了背叛他的老家去,这不我刘三回来了!还有谁不服!我曾经信过你们的,也爱过你们的,现在,背叛了又被我捶倒的父老乡亲,你们好!”
眉飞色舞的演说着,又见老张瞪眼,只得又收敛些。
高明接着道:“随后两年多时间里,打白马打遇东打颍川打南阳打宛西,破武关,势如破竹入咸阳。良心话啊,这些变数最大,最艰苦,最低贱,最危险的原始积累阶段,他传说中的兵仙韩信到底在哪?哦对了,他正在眼高手低,唉声叹气,在怀才不遇,情绪忽高忽低,在靠人养着,还特么看不起养他的人,多完美的韩大将军啊对不对?”
“再说进咸阳,瞧瞧汉王的格局和胸怀,他和历史里所有反对军进都城就烧杀抢掠不同,和沙雕李自成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