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咸阳封王,让项羽很不高兴。更加上刘邦派兵把守着关口,其他人不得入内,让项羽起了杀心。
彼时项羽有四十万大军,而刘邦只有十万,两下兵力悬殊,硬抗肯定玩完。
都说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这话一点不假。
刘邦这边有个叫曹无伤的,暗地里通知项羽,说刘邦打算据守关中,准备称王。
刘邦从起兵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个人背叛了他。一个是刚拿下沛县不久的雍齿,带着兵丁逃跑了。再一个就是这个曹无伤。
这下更让项羽不能忍受,部署手下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
在这个背景下,鸿门宴之前的一次小型宴会,对刘邦来说同样重要。
项羽军中有个叫项伯的,史料记载是项羽的叔叔。不过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远支,要不然怎么照顾幼年项羽的工作都放在了项梁头上。另外按照那时候起名伯、仲、叔、季的原则,项伯应该是老大才对。那么综合分析,项伯虽然也姓项,只是血缘关系上跟项羽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项伯跟张良关系好,也知道张良在刘邦军中效力。明天这边开始进攻,搞不好就是玉石俱焚。别人死活项伯可以不管,但是张良不行。是以项伯左思右想,决定连夜跑过来通知张良,赶紧脚底抹油吧。
谁都有仨厚俩薄的,就跟咱们知道一件秘密,心里藏不住,就跟觉得最亲近最保险的人透露了。但是那人也有他认为不该隐瞒的,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什么秘密都不是秘密了。
项伯认为应该告诉张良,张良觉得我哪能自己跑啊,怎么着也不能落下刘邦,于是来跟刘邦一五一十的说了。
当刘邦听张良说了,心说如果不是项伯来告密,自己一点准备都没有,明天人家打进来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岂不是死的很冤。
打仗固然重要,但是情报工作有时候比真刀真枪的招呼更重要。结交这位项伯,在对方军中安插一个能接触核心机密的奸细,尤为重要!
立即吩咐摆酒炒菜,请项伯饮宴。
席间,刘邦对项伯礼遇有加。
刘邦道:‘’请将军转告项羽,我虽进了咸阳,接受了子婴投降,但是封存国库,一点东西都不敢动,就是在等着项将军前来接收,不敢擅自做主。‘’
不管怎么说吧,俩人越谈越投机,一会儿竟然结成了亲家。这部分只是一带而过,史料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所以不知道是刘邦儿子娶了项伯闺女,还是项伯闺女嫁给了刘邦儿子,又或者是俩人拜了把兄弟,或者认干闺女干儿子什么的。
总之,在这对于刘邦来说最紧要的关头,项伯那是绝对的贵人。有了项伯的助力,刘邦才敢第二天去赴鸿门宴。否则,有多少刘邦也得被范增算计了。
当下三人约定,明天一早刘邦张良去向项羽解释赔罪。项伯则连夜赶回去,跟项羽提前沟通。
项羽并不是没脑子的人,能带兵打遍大半个中国,实力肯定是没得说。我们现在觉得项羽当年错失良机,没杀刘邦,其实应该是项羽比较自信的表现。觉得真刀真枪干,别耍阴谋诡计,用自信心爆棚来形容,应该是恰如其分。
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我们对那些经常搞小动作的,都是嗤之以鼻。而光明磊落者,往往受人敬重。失败成功暂且不论,就项羽这种风格,才是英雄本色。
话说第二天一早,刘邦和张良带着一百多人,由樊哙统领,来到项羽的驻地,开启了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