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太监,起驾丞相府。
曹参接着,面对老板,那套用酒堵嘴的招数肯定不能用了,老老实实的行过大礼,等着皇上训话。
也就是汉惠帝脾气好,这情形还是心平气和的说话。
惠帝说你这天天拿着工资不干活,怎么能对得起丞相这个职业呢?
曹参道:‘’臣斗胆问一下皇上,您能力比高祖皇帝如何?‘’
惠帝说朕当然不如先帝。
曹参又说:‘’那皇上认为臣的能力比萧相国如何?‘’
惠帝略一沉思,道:‘’怕也是不及。‘’
曹参这下算是抓着理了,道:‘’既然皇上您不及先帝,我也不如萧相国,那咱干嘛还要折腾呢。就按照先帝和萧相国留下的规矩,照着执行也就是了。‘’
惠帝听着有些道理,但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却找不出从哪反驳。无奈的摇摇头,干脆由他去吧。
萧规曹随,无为而治,确实让大汉朝老百姓休养生息,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创造了必要条件。
不过现在来看,前辈留下的也不一定全对。大的方针政策不变,一些小问题还是需要改动的,要不然都一成不变,社会岂不还是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吗?
不过曹参并不是糊涂蛋,要不然刘邦和萧何不会同时都看上他。他也不是天天喝酒泡妞,该做的工作还是不能落下。
到了汉文帝刘恒上台,继续采取与民生息的方式,汉朝国力进一步发展。
不过在西汉初创阶段,因为经过连年战乱,老百姓迫切需要发展生产,粮食供应还是有些紧张的。粮食不够吃,酿酒业肯定受直接影响。所以在西汉初期,酒的消费减少,属于奢侈品,一般老百姓想喝酒,难度还是挺大的。
并且汉文帝本人非常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所以酒文化在汉文帝时期,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精彩故事,这应该也是百姓之福啊!如果都像魏晋南北朝时期,奢靡之风盛行,苦的还是百姓。
汉文帝时期,出了一件在当时不算大,但后来闹大了的大事。
吴王刘濞因为能打敢杀,被刘邦封在了吴地,定都扬州,刘濞就是吴王。
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濞的世子刘贤来长安游玩拜见皇帝刘恒。论着刘启和刘贤是堂兄弟,年纪相仿,就留着一块在宫中玩耍几天。
刘濞是刘邦的亲侄子,也就是说刘濞跟现任皇帝刘恒是亲亲的叔伯兄弟,他俩的儿子可不就是堂兄弟嘛。也许有些地方叫法不一样,但关系就是这么个关系。
当时刘启和刘贤都十来岁年纪,在一块玩的也不错。
这天中午兄弟俩一块喝了点小酒。我对这个有点奇怪,虽然说民间喝酒在当时比较少,皇宫自然是不缺酒的。问题是两个十来岁的小屁孩就喝酒,是不是成熟有点太早了。
酒后闲着没事,俩人在宫中摆开棋盘,下起棋来。
下着下着,可能吴地的棋规和长安有点区别,俩人为了一步棋怎么走发生了争执。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该出事。
刘贤也是从小娇生惯养的,脾气像他爹,都不是那么好,说话还挺横。
刘启也不尿他那一套,气的狠了,拿起棋盘照刘贤就打了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