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2章 回信(1 / 2)农家女的科举日常首页

为此,只得拿出几张她自制的信笺,在脑中过了一遍,这才提笔回道:

云初吾姐:

见字如面,读罢来信,满心欢喜。

仿佛与堂姐促膝长谈,心中久违的温暖与慰藉油然而生。

得知堂姐在京都一切安好,读书生活充实而有序,吾心甚慰。京都的繁荣与学府的庄严,想必已让堂姐习以为常,但堂姐在信中提及的种种经历,亦令我心驰神往。

京都的藏书阁,想必是堂姐的最常去之地。

那琳琅满目的书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每一本都承载着先贤的智慧与文化的传承。

如今,堂姐精读《论语》,感悟其中的深邃哲理,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我虽身处云水镇,但亦常思《论语》之妙,堂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我亦深有同感。

学习本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而堂姐的分享,更是让我如沐春风。

......

堂姐提到的叶大儒,想必是京都学界的泰斗。他所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乃至理名言。

我虽未亲耳聆听其讲座,但堂姐的转述已让我铭记于心。

我也深知,无论环境如何优越,个人的努力才是成就的关键。

堂姐每日早起诵读经典,午后研习诗词,夜晚整理所学,如此勤奋,令人钦佩不已。

我也要以堂姐为榜样,时刻保持读书的热情,不可因一时的安逸而荒废学业。

......

堂姐提及的冯氏阿韵,初时的炫耀与傲慢,想必让堂姐心中甚是不悦。

然而,堂姐却以德报怨,赠她香皂,这份宽容与大度,让我深感钦佩。

就连阿韵的转变,想必也是被姐姐的气度所折服。

......

京都虽卧虎藏龙,但堂姐的才情与品行,定能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

我亦深知,京都的学习氛围虽浓,但乡野之间亦有其独特的宁静与专注。

云水镇虽小,但族人们淳朴善良,邻里和睦,这种质朴的风气,亦是读书人的沃土。我会时刻保持读书的热情,不因环境的差异而自怨自艾。

......

家中一切安好,爷奶、爹娘、伯娘婶子们常念叨着堂姐的好,她们对你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就连娘亲也常常嘱咐我,让我转告堂姐,家中无需挂念,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