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在占领沙州之后,废除了大唐的乡里制度,改为部落。
部落使的首领,便是千户长,又叫部落使。
率领沙州军民抗击吐蕃多年的前节度使阎朝投降之后,便担任部落使之一。
但后来因为在汉人之中声望过盛,遭吐蕃贵族猜忌,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毒杀的下场。
郭定边看着眼前的村落。
沙州地区的农作物大多一年一熟,春播秋收。
此时尚未到春耕时分,田地中光秃秃的一片,和田地间的土黄色融为一体,倍显荒凉。
村子外面人烟稀少,偶尔有几个农夫路过,看不见几个人。
“奇怪,人都去哪了?”郭定边有些疑惑。
突然,村子中响起了鼓声。
鼓点起先是“咚,咚,咚”的缓缓几声,随即便急促了起来。
伴随着鼓点频率加快,一声长笛加入了其中。
“今天是几号?”郭定边突然扭过头问道。
他这一问,把李道玄、十三娘都问愣住了。
在外这几天东躲西藏,他们把日子都忘了。
“腊月二十五六了吧,快过年了。”还是开山补充道。
“这是在驱傩吧?”郭定边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
他已经将让李道玄将他的胡子重新粘上了。
“应该是。”开山点了点头,“每年这个时候,乡里都会请驱傩队,热闹一下。”
“我们要不要去凑凑热闹。”李道玄最喜欢看热闹,提议道。
“我们还是直接去找阎英达阎使君吧。”郭定边想了下,不打算节外生枝。
“别急嘛,我估计阎使君也在那里。”李道玄眼巴巴地看着郭定边。
郭定边回头看了一眼十三娘,发现她也是一脸期待的样子。
“行吧,我们去看看。”郭定边做了决定。
“要不,你们去吧,我在外面等你们。”开山拉着缰绳,神色有些犹疑。
郭定边见他犹豫,只当是在这村子里犯了什么事,便从身后袋子里掏了一块麻布递给他。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出来,你用这布把脸给蒙上吧。”
开山接过麻布,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一样,用布将自己的脸蒙上,只露出一双眼睛。
严格意义上讲,是一只眼睛。
因为他的另一只眼睛是肿的。
郭定边三人进了村,便下了马,然后牵着马沿着大路,向着声音传出的方向走了过去。
果然,村子的那一头,一间大宅子前的空地上,人山人海。
不光是沿街站满了人,连屋子顶上都爬了好些人。
“诶,郭兄,你看,那是不是阎英达阎使君?”
李道玄指了指大宅的方向。
大宅的门前搭了一个台子,上面搁了几张椅子,坐着部落中的官员和德高望重的乡绅。
坐在最中间椅子上的,是一个吐蕃人。
而坐在他旁边的,便是李道玄指着的那个中年汉人,豹头环眼,目光如炬,盯着场中。
开山抬头看了一眼那个中年人,便又低下了头。
一声鼓响,两声鼓响。
两排红色头发的人举着幡从大宅后面鱼贯而出,入场分列两旁。
他们身上的衣服花花绿绿,什么颜色都有。
紧接着,几个带着青色面具,身材矮小的人从人群中窜了出来,在空地上手舞足蹈,动作既诡异,又滑稽。
两排的人舞起了幡,猎猎作响。
一时间场内兵荒马乱,热闹极了。
众人翘首已盼,望向大宅的后方,似都在等待正主出场。
可鼓又响了几次,还是没有看到有人出来。
那些场中扮小鬼的人只得使劲浑身解数,开始翻跟头,满地打滚,成功地将众人的目光又重新吸引了过去。
“奇了怪了,照理说这个时候钟圣君应该出来了啊。”李道玄伸长脖子,撇了撇嘴。
“这你也懂?”郭定边扭过头,看了一眼道士。
“道爷我什么都干过!这种赚钱的活儿更是不在话下。”
李道玄一脸光荣。
他这句话,郭定边是信的。
跳大神这种事儿,应该是在他的业务范围,在赚钱的时候,是道士还是巫,李道玄应该不太在乎。
“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我们去旁边等仪式结束,然后去找阎使君吧。”
郭定边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其他几个人也跟着出来了。
李道玄还有些连恋恋不舍。
几个人来到了大宅的后面。
这里人少,离大宅近,在仪式散了之后,能立马找到阎英达。
宅子后面用白布隔出了一块驱傩队的准备场地,里面看不见外面,外面看不见里面。
然而,里面声音还是听得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