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孙奎给他送到皇庄的那些工匠都很不错,已经秘密用朱允熥的秘方实验从矿盐提炼食盐了,看来是个办实事儿的人。
吏部以后他是不准备动的,詹徽还是很不错的,至于刑部尚书现在还没有理想人选。
锦衣卫已经对吴王府的属官都调查了一遍,那六个书生都很不错,文采飞扬,通过锦衣卫反馈的情况来看,左邻右舍评价很高,算是人才。
目前来说他对孙儿识人之明这一方面很满意,包括铁铉他也很看好,未来未尝不能成为部堂。
“爷爷,那个还有个事儿,能否请您恩准?”
“一次性说完”
“那个解缙。。。”
朱允熥犹豫也是真的,虽然朱元璋没怪罪王国生,可那《论韩国公冤事状》可是解缙写的,现在的解缙应该在吉安府吉水县族内吧!
“解缙?你要他干嘛?”
他虽然赞赏解缙,可此人狂妄,被赐终养父于家。
“谢谢,解缙此人文采风流,孙儿赏识此人,特别是那骨子劲儿要是用对地方,或许更大的收获”
“哦?说说!”
“孙儿想让解缙开社学,专门培养学子!”
朱允熥并没有多说“心学”的事儿,既然最终共决定让解缙“成圣”。
那就从社学开始,解缙本来就有“神童”光环,殿试三甲第十名,各方面都是最合适的。
“咱给你一道诏书,你自己安排!”
朱元璋狐疑,从小培养?是不是太慢了点?不过总归是好事儿!
“姐夫,歇歇,喝口茶!”
就在爷孙俩边聊边干活的时候,郭惠妃端着茶走了过来,早有宫女设好桌子,这也是朱元璋的习惯了。
以前这些工作都是马皇后亲自做的,现在郭惠妃接过接力棒,保持着农家下地的人传统。
当然百姓下地忙活完休息喝水的时候可没有桌子,就在地面上放个碗倒点水就可以了。
吃东西会死不可能的,一日两餐已经很好了,这还要感谢皇上他老人家的大恩大德,结束乱世分了土地。
“朱椿怎么样?还习惯吗?”
“挺好的,姐夫!醉心于读书,性子喜静不喜动!”
“嗯,咱的儿子里也就朱椿学问最好”
朱允熥心里一动,这位蜀王在蜀中算是最安全的了,沐英在位,高枕无忧,还是蓝玉的女婿,不如赠他一本书试试?
他练字的时候默写的书,虽然还只是一个框架,可已经足够了。
书名《知行合一》他只记得大概论述,里面的血肉还需要其他人去填充。
他可没时间研究,何不两头下注呢?
解缙是明面上的,必将经历狂风暴雨。
蜀王朱椿在蜀地还是很有影响力的,那边天高皇帝远,相对来说条件还要更好一点。
这就要看朱椿接不接受他的主张了,“蜀秀才”之称的蜀王要是接受心学主张,一定能事半功倍。
名士李叔荆等如果加入进来,蜀地那边就能快速发展。
到时候说不定能反哺解缙,朱允熥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