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6章 咸鱼也有梦想(2 / 2)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不过这一类人,在张彦眼中根本就是‘非人类’,属于极个别现象,常人无法模仿。

因着出身的关系,他对当下科举还算有所了解,家传的考试技巧也是有的。但以父亲张良平的水平来说,显然算不上什么‘考试达人’。

在他看来,最实用的方法,无非就是背得朱子集注全篇,记全四书内容,多学多练……哪怕时运再是不济,多试几科,总有机会考上秀才的。

只是如此一来,在这上面所要花费的时间就很多了。

十年寒窗或许不用,因为目标只是秀才,三五年功夫总还是要有的。后世之人,总认为明清秀才难考,将之类比于一本甚至是考研,张彦却觉得不尽然。

很多人之所以畏八股如虎,主要是因为自小所学不同,受限于时代、体裁、语法等因素所致。

你让一个现代人去学诗词格律,他照样会感觉困难重重,光是平仄问题,就能搞蒙一大批人。

毕竟古今音韵不同。

平水韵部106个,也不是那么好背下来的。

但这并不是说,他觉得秀才特别好考。

单以录取率来说,后世的高考,无疑要比当下秀才的取中率更高。所谓的上千万人过独木桥,取中概率基本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逐年增加。当然各省存在一定差异,这里所举范围,单纯只是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

就以当下的绍兴府而言,秀才的录取率,显然要比高考低了许多,仅在百分之十左右,甚至还要更少。而且府、县案首提前占据名额,导致实际录取概率还要下降。

所以对于张彦来说,秀才难不难考,全然取决于他是否潜心去学。毕竟老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可若说让他为了一个秀才功名,空费三五年光阴,埋首苦读,显然不太值当。能够做到临时抱佛脚,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既然有捷径可走,为何还要苦下功夫?案首摆在那里,你不去争,最终也还是会被他人抢去。

这样的道理,只要是个人都懂。

因此,拿下秀才的难度不算太大,他对此信心十足。至于后边的举人、进士……这辈子还是甭想了吧,那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身为一个穿越者,张彦自觉梦想已经很小很小了,说是胸无大志都不为过。然而人生在世,图的不就是个享受么?拿科举来折磨自己,简直就是想不开,是在自虐!

他又不是‘抖M’,早受够了前世的应试教育,‘再教育’就免了罢。

倒不是说他认为读书无用,只是自觉已经读得太多,来到大明朝,也没必要再皓首穷经下去了。国朝优待士子,有个秀才功名,足够他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了。

想至此处,张彦不由有些感慨,他终究只是一条咸鱼,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

可细细一想,似乎又不太对。秀才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怎么能算是没有梦想呢?

准确来说,自己应该是一条梦想太小的咸鱼!

毕竟也没人规定,咸鱼不能拥有梦想嘛!

及到次日,照常来到礼房应卯。

礼房向来清闲,此时又正值早班排衙,老王司吏还没回来,所以没人交代什么特别的差事。张彦闲来无事,便沏了杯茶水,继续温习朱子集注上的内容。

不光是他,其他书办同样如此,手头有公务的便忙着公务,没公务的就看看闲书亦或闲聊,权当消遣时间……

早班结束不久,李师爷再次遣来差役传话。

张彦便知道,定是县考一事有了着落,当即动身去了承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