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不一样的选择(2 / 2)被看到就有意义首页

“说来也很玄乎。梦里妈妈回了宁城我们的家。我在龙城,在网上看到新闻热搜,我们小区发生了意外事故。妈妈偏偏身在其中。我不敢相信,但新闻报道得很清楚,分明就有妈妈。我们给妈妈打电话,她没有接。警方打电话联系我们,确证了这个消息。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妈妈还活着,在医院救治。但情况很危急,只是暂时拖延些时间,似乎不可能治好。爸爸说,医院跟他说即使想拖延片刻,也至少需要一百万。我们一时也拿不出一百万。或许可以把房子卖掉,但房子又不是一时间能卖出去的。我不顾一切,觉得就算妈妈已经陷入昏迷,就算只能拖延一两天,我不想就这样放弃。但是我又拿不出一百万。爸爸也劝我算了,这种情况下,拖延一两天也没什么意义。但我真的舍不得。”刘存兮想到那个梦就忍不住眼里湿润了。

“你觉得这个梦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我不知道。但我一直感觉,我有时候做的梦和后来发生的事确实有关联。这就让我在做了这个梦之后,很害怕现实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其实你的那种感觉可能是你的认知偏差。跟后来的现实有关的梦境,会格外引起你的注意,让你印象深刻,从而有一种梦与现实是有关联的感觉。而那些数量更多的、并未在现实得到印证的梦,就会被忽略,你也不会特别留意,很可能就忘记了。如果你记录下每一个梦境,也许会发现未得到印证的梦才是大多数,少数可能只是巧合。而且对于记得的梦,你也会在现实中格外注意,去寻找可以对号入座的现实。”

“也许吧。虽然我也觉得梦不是可靠的预言,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心。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想多跟妈妈创造一些美好回忆,珍惜相处的时光,尽可能让每一天不留遗憾。因为我在梦里体会到,如果失去她,我会多么难过。”

“这样确实可以少些遗憾。”

“但我现在又忍不住想,是不是我潜意识里怕失去妈妈,我的行动反而促成了这个结果。就像俄狄浦斯,对抗预言的行为反而促成了预言的实现。”

“这或许是你的悲痛带来的过度自省和内疚。”

“我只是想及时行乐,但我的乐也许并不是妈妈的乐。如果我不拉着妈妈到处去旅游,她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劳累,是不是就不会生病,即使病了也不会恶化得那么快?”

“谁也说不准,谁也想不到。你都是出于好心。”

“如果妈妈不是总以我为先,我不睡她也不睡,就那么一直默默地毫无怨言地陪着我,如果我熬夜的时候她就像爸爸一样该睡就睡,是不是就不会生病?”

“她的病很少见,医生也说不清病因。你似乎把这些这归于自己的责任了。”

“如果我不是总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她是不是也会少忧心很多,精神更轻松愉快,是不是就不会生病了?”

“这些如果都是无法确证的假设。”

“如果没有我,她是不是会活得更快乐?”

“别忘了,你也给她带来了唯有你能带来的快乐。”

“有了我,她就得承担起为人母的责任,她责任感那么强,那么有担当,那么追求完美,作为母亲,她毫无怨言地吃苦受累。作为妻子,她几乎是贤良淑德端庄典雅的化身。骨子里又很保守,就想着从一而终。就算为了孩子,无论如何,她都会坚守婚姻。即使这婚姻于她未必是好事。”

“你不大看好你父母的婚姻?”

“我从小觉得自己很幸运,父母不禁没有整天吵架打架,在外人眼里还很恩爱和谐。爸爸会开车接送妈妈上下班,接送我上下学,在家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爸爸对妈妈毫不吝惜赞美崇拜,妈妈总是仪态万方,在外面也会给足爸爸面子。他们对我也算开明,属于跟孩子做朋友的那种。我一直以为我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幸运儿。”

“那你妈妈的选择并没有错呀。”

“但是我发现,或许是我太年轻,太天真,看事情只看到表面。他们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激烈的攻击谩骂,冷战,然后过一会儿一方主动示好搭话,过去几乎都是爸爸,后来妈妈也会以不着痕迹的方式给爸爸台阶下,然后两人又算是和好了。妈妈说,两个人相处难免有摩擦。爸爸说,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情趣。”

“看起来他们俩都没想过分开。”

“以前我以为这是他们之间有感情,所以吵吵闹闹依旧不会分开。但现在想想,妈妈也许只是善于忍耐,就像忍耐病痛那样,不继续过下去又能怎么办呢。”

“你设想过他们离婚的情况?”

“爸爸每次跟妈妈发脾气大吵之后,我就想妈妈为什么不跟爸爸离婚呢?以前我以为是为了我,不想我生长在单亲家庭里,怕我被别人指指点点,妈妈骨子里很在乎体面。”

“孩子总是容易把自己视为父母婚姻关系的成因。”

“后来我成年了,大学毕业了,工作了,他们的感情在我看来并没有更好,不过是得过且过,没有非分开不可的理由,便继续一起生活,偶尔有些恩爱,又仿佛是秀给别人看,刷存在感似的。我忍不住想,如果他们离婚了,妈妈能找到更好的吗?或者独身,就会更快乐吗?事实上,也许根本不存在更好的,处到最后都是一样,白月光变成饭黏子,朱砂痣变成蚊子血。他们在一起快三十年了,继续糊糊,几十年,一辈子就过去了。反正婚姻也许不过是搭伙过日子,彼此有个陪伴,排遣些孤独罢了。”

“你对婚姻似乎不抱有太大希望。”

“是啊。他们应该算是比较好的婚姻了吧,没有戏剧性的出轨、家暴,没有贫贱夫妻的算计不休,维持着琴瑟和鸣的体面。”

“其实这都是你的感觉。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的真实感受,未必如你所想。”

“也许吧。但我总觉得,妈妈对爸爸或许也并无多少爱。他们那个年代,像她那样传统保守的人,大概并不奢求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婚姻。他们之间或许只是长期共同生活的亲情。妈妈可能只是习惯了,不想改变现状。她喜欢稳定的生活,不想刻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变动。她又心胸宽广,与家人相处,不计得失,不爱算计,挣的钱给爸爸花,存在爸爸名下,都不放在心上。爸爸收入微薄,如果不是跟妈妈一起生活,妈妈收入高些,他怎么能岁月静好,生活无忧?我奶奶又是那样自私冷血的人,爸爸耳濡目染,难免受影响。妈妈也许怕她不管爸爸,爸爸就来拖累我,所以她就承担了一切。”

“这都是你的猜测。”

“如果她没结婚,一切就不会发生了吧。”

“但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

“如果她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呢?”

“怎么说?”

“二十多年后,当我读到妈妈的日记时,不禁想问,妈妈到底对结婚是否有过一丝后悔呢?如果她不结婚,是不是会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