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步兵队伍之间的连环爆炸自然是小王他们的手笔。
五十一师在淳化跟鬼子激战的这些天里,听着远方炮声隆隆,搞得小王在光华门这里可是刺挠的很。
自家负责的一亩三分地,在小王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下不停地改了修、修了改,终于班里的阵地让他折腾到,或者说完善到改无可改、修无可修的地步才罢手。
于是,心里闲的蛋疼的小王就找上了老徐,申请去前方战场的侦查敌情。
此举倒不是真的因为闲得无聊,而是小王想在鬼子打倒这以前能提前见识一下日军的进攻势头,好有个心理准备的时间,要不然就这么等敌人上门他心里总是就觉得空落落的不保准。
算是为了安自己的心吧。
而徐麟听到小王的主动请缨,见到自己的部下如此忠勇爱国,当时心里就老怀大慰,当即就答应了小王的请求,并且决定亲自和小王一起行动。
他现在也是无事可做状态,该忙的都忙完了,阵地上还有正牌营座坐镇不怕没人主事,正好趁此机会来一个实地教学,抓紧时间多教这位心腹部下一些东西。
老徐已经想好了,等这仗一打完,如果两人有幸能活到最后,哪怕拉人情走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自己也要将小王送进中央军校就读,只有这样他才会在军旅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有前途。
长官有意要和自己一块去前头侦查敌情,小王想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自己又不是去当逃兵,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正好有个专业人士傍身路上可以获取不少有用的信息,他也就欣然接受了。
不用带多余的人,找正牌营长打过报告之后,两个人开着车顺着通往淳化的大道就这么上路了。
然后他们就见到了日军那如潮般的攻势,鬼子掩护进攻的炮火像是要把整条防线夷平一样,火炮一旦停止射击,日军的步兵就会由坦克打头巨浪般的扑向国军的阵地。
好在王耀武领兵有方,麾下的五十一师足够骁勇,一次又一次的打退鬼子,虽然在小王看来每次鬼子上来阵地都是摇摇欲坠的,随时有全军崩溃的可能,但身旁的徐麟却预计五十一师还能挺个一到两天。
两人观察了半天,对小鬼子的进攻套路大致有了准,就启程回去,路上小王看着车下的土路就询问徐麟鬼子会不会顺着这条路进军南京城下,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心里就需思着要不要用地雷给路上的鬼子一个惊喜。
参考老徐的意见,小王带着独立班的人带着地雷连接赶到白天精挑细选的位置布置了两串连环雷,每组六颗,用木棍和木板作为触发装置,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以木棍为支点做一个活动踏板,板子两头都拉上引线,不管踩中哪一头都能引发地雷,民兵给这种布雷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二郎担山”。
鉴于不见鬼子不挂弦的原则,小王一直守在路上看着地雷等着鬼子上门。
皇天不负有心人,只隔了一天,这两组连环雷终于等到了它们的目标,如愿的炸响了。
当然,响的不只是地雷,还有大路两侧埋伏已久的枪声。
早在天还亮的那会见到五十一师大部撤退到城里,老徐就意识到了战机,小王埋雷的计划自然不会对徐麟有所隐瞒,于是他当即决定带着一个连的士兵去路上碰碰运气,说不定就能有所收获。
打伏击的布置很简单,队伍在埋地雷的位置分成两股,地形好的左侧做主力,布置两个排,右侧一个排,只要鬼子敢真的追上来,地雷一响就全军开火。
想不到鬼子果然很给面子,不多不少就派了一个中队的日军追击,唯一麻烦的就是领头的那辆九四式坦克。
国军生产的地雷可能都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但是威力这一块还是有保证的,连环雷在人堆里引爆,当场报销了追击部队二十多人的小命,三十人被炸伤,一个日军中队最多二百人左右,这一下直接折了追击鬼子五分之一的兵力。
日军受袭虽然猝不及防,但这群畜生的军事素质还是在线的,不需要有人指挥,还能活动的人自主就散开道路两边寻找掩护,有经验的老兵甚至和临近的同伴组成战斗小组进行反击,掩护更多的同伴脱离危险。
在没有夜视仪出现之前,任何夜战对军队的组织作战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两方人马在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只能靠枪火来判断敌人的位置。
本来遇袭后该处于劣势的日军,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枪法只花了一分钟就恢复了指挥,跟徐麟带来的连队打的有来有回,并且日军的重机枪组也在日军步兵的掩护下完成了架设,伏击的国军开始出现损伤。
反观打伏击的国军官兵的素质,夜战表现那只能用稀烂来形容,队伍里的老兵打的倒是很有章法,新兵们就差强人意了,瞄准射击时根本找不到敌人在哪,全都是凭感觉胡乱放枪,有几个胆小的大晚上的还闭着眼睛开枪,好像对面的敌人是洪水猛兽看都不敢看。
这心态,估计再僵持一会他们当逃兵都有可能。
也幸好国军是有心算无心,占据着有利地形,目前局面还是国军占优。
小王和他的独立班当然也参加了这场战斗,毕竟鬼子脚下的地雷都是小王亲自布置的,和伏击部队那参差不齐的素质相比,独立班的表现就好上太多了,都是老兵油子,仗着有利地势每个人都能沉着瞄准再开枪,而王大正操作着那挺二手mg34通用机枪在小王的指挥下疯狂扫射那辆打头的九七式轻型坦克的侧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