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村里的硬件变化(2 / 2)她们的热辣滚烫首页

小时候冬天洗脸洗脚也好麻烦。洗脸水都要烧热了倒进盆子里再洗脸。有时候懒得烧水直接用压井手动压出来的地下井温水,也是凉的难受。当然了,小时候夏天玩耍回到家,先从水井压出来一些地下水凉甜的大快朵颐,那也是极舒适的。

村里现在主干道水泥路,以前曾经是泥路,一下雨就完全没法走人。走过去绝对要满脚泥。而十几年前政府出资各村都修了水泥路主干道,虽然下雨时有些地势低的地方有水坑,但路上的大泥坑再也没有了。今年听说接下来可能修成柏油马路,那就更好了,也不用担心车辆行驶多了水泥路掉水泥,搞得扬尘不小。

交通工具上,20年前,一九九几年的时候,主要是自行车,有自行车的家庭也没占到一半。两千年后逐渐流行电瓶车。大约2010年往后自行车出镜率也越来越低,电瓶车比例越来越高,小汽车开始偶尔出现在本村家庭。而如今2024年初,小汽车持有率至少60%以上了。

穿衣方面也是现代化的。现在大家购物很方便,谁的衣服也不可能有补丁了。仅从衣服上,绝对也分不出来哪个人是咱们村的村民,哪个人是张小月在上海居住的陆家嘴老破小片区的居民。吃饭上,张小月家的菜也基本上是以买的为主。偶尔妈妈会找片空地种几根菜,那不是主力。而自家的几亩田地,主要以小麦玉米这些机械化操作的农作为为主了。

所以在张小月回到老家,并未多与人沟通时,仅仅看这些衣食住行,与在上海时自己的衣食住行几乎没有特别大的不同。心里不断感慨着时代的发展真快。以前说中国的高楼大厦平地起,现在发展的成果也已惠及到各个村落。虽然村里的楼以及各排屋前面的水泥路都是村民自己出现修的,虽然现在有很多地方在喊什么国进民退,但张小月的个人感受就是这几十年的发展,还是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感谢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