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詹菲问杜莹有什么意见,她也不提。
终于一次詹菲看见杜莹似乎在给暗恋的对象打电话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了,劝了她几句。
网友也忍不住吐槽道:
“这个杜莹,明明上场比赛的时候那么摇滚,怎么失去了发带就这么不思进取。”
“对啊,上节目来谈恋爱吗?我们可是为了听歌来的。”
“心疼导师,碰上这么个不思进取的选手”
就在网友对杜莹的风评一落千丈的时候。
杜莹的话打断了网友的讨论:
“詹菲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成为歌手吗?”
“我期待的不是恋爱,而是一起努力追寻歌手的梦”
“我写歌擅长从情绪入手,但是我在你的歌里找不到你的情绪。”
“詹菲老师,可以告诉我最近,你最触动的经历吗?”
反转,大发转,原来不是杜莹不思进取,而是詹菲一直在敷衍她。
原来是詹菲的新专辑和她平日里的创作思路有问题。
镜头开始还原詹菲的创作过程:
这首是找有名的制作人做的曲子,那首歌词是蹭了最近的热点事件。
说白了,她有点像网络写手中那些纯粹的商业写手。
他们只在意最近排行榜的热度,哪些题材有受众能流行,能赚钱。
至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观点,一点也没有。
弹幕的言论也转向了另一个极端,
“啊,杜莹好惨,摊上这么个导师,一点都没有自我的表达和追求。”
“是啊,当一个歌手失去表达的欲望,她就离江郎才尽不远了。”
“怪不得,她被之前的乐队退团。”
“不止如此,她的乐队除了前两张专辑,后面的歌也都是吃老本,一点表达都没有。”
网友的批评对象变成了詹菲,大家都在那里细数詹菲的问题,为杜莹鸣不平。风向彻底转变。
然而镜头又一次一转,詹菲看着杜莹说:
“你知道我被退团的经历吗?”
在镜头前,詹菲把自己从出道以来到被乐队退团以后的经历做了陈述。
她仿佛是站在第三视角讲述的自己的过去。
那个被师傅发现,组成乐队,专辑大卖的过去。
那个被吉他手背叛,被乐队退团,一个人承受的过去。
詹菲说“我是想告诉乐队,离了他们我还是歌手。”
网友们愣住了,原以为这对组合一定有一个不思进取,结果双方都这么让人心疼。
一个找不到歌手的情绪,一个为了能够尽早证明自己的歌手身份,不得不向商业化妥协。
毕竟,如果不能吃上这碗饭,有再多的表达欲有什么用呢。
就像写小说,如果签约都过不了,又或者没有读者,又有什么资格说表达呢?
表达给谁看呢?
网友们沉默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了,好像这是条无解的道路。
镜头里,杜莹的声音出现:
“我知道了,这次我们的歌,主题就是自由。
你是詹菲,不论是否在乐队,你就是你。”
字幕出现,这就是前乐队主唱詹菲被选手激励的歌手之路,自由的唱。
网友沸腾:
“哇,杜莹说得太好了。”
“是啊,不必负担着别人的评价。我就是我,自由的唱就好。”
“这个节目太有意思了,不但能听歌,还能看歌手的创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