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边。
身在海湾营寨的萧安,被任命为辅兵营指挥使后,心中也暗自得意。
他一寨中文臣,现在又兼武职,端是风光。
不过还没过一日,立马就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任。
兴建大型海岸要塞虎头堡!
位置就是在他所在的地方。
朱应辰要在这个他们第一次登上辽国的地方,营建一个大要塞。
其规格要能容纳十万人生活。
其所在地势要高,其城墙要坚,能抵御海陆二十万大军的强攻。
同时,其要依靠大海,内外设置码头,能从海上接收物资援军,也能让兵丁轻松撤走。
苏州关虽好,但朱应辰总隐隐有些不安,辽国这里现在风卷云动,龙争虎斗,随时都有恶狼扑来。
若是哪天苏州关丢了,那他们搞不好就被辽人或者金人一波扫到海里去了。
那他这一趟岂不白来了!
朱应辰现在兵少,只能借助城墙进退。
当然,这个虎头堡也不是一日建成的,朱应辰给萧安的要求,是三个月内先建好内城应急。
再缓缓扩之!
毕竟君士坦丁堡也不是一日建成的。
萧安接到朱应辰的重任后,立即放下营寨的修建,调遣辅兵开始开凿山石,烧制砖块。
大量的木头,也从远处的山林运了过来。
过了五日,朱应辰又亲自赶到了海湾。
“寨主,依照您的要求,虎头堡就建在这里如何?”萧安领着朱应辰,走在一片山地之上。
山地之北,是他们登陆的海湾,向西向南则是大海,向东则是少许平地和这片山地的余脉。
这片山地是个小半岛,若是从陆地进攻,只有东面一侧才是可以。
“恰到好处!”朱应辰心中所想就在此处。
当即,虎头堡正式兴建起来。
萧安计划先是在小半岛尾尖处,挖了一条南北方向的深壕沟,同时再建上一条城墙。
这就撑起了内城的基础。
然后再在其它各面兴建城墙,这样内城轮廓就构建起来。
内城城墙壕沟建好,再是修建城内居所和内外码头。
外码头依靠海边城墙而建,内码头建造城内,通过一条水道连接大海。
这样基本成型后,再重新扩充。
……
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特别是这海边,海风似刀,刮得令人生疼。
朱应辰在虎头堡待了十天后,又返回了苏州关镇守。
苏州关里没有千人匪寇事情,也已经被耶律圭知晓,但他依旧没有轻举妄动。
这些匪寇马上就要下山从良,何必现在多此一举。
……
政和五年(1115)十二月一日,天气久违地晴朗起来,温度也节节回升。
十艘大船载着六百盐丁,从登州出发,沿着沙门群岛,一路北上,直抵虎头堡。
海湾上,高扬的虎头旗迎风飞荡,看得这些盐丁有些迷茫。
一众盐丁依次下了大船,就跟着码头上的辅兵去了营寨中休息,那里已经给这六百盐丁备好了房舍。
随着大船而来,还有苏清贤和五个教书夫子。
苏清贤在登州城休养了一段时间,又被朱应辰请了出来,还赐了百两黄金。
不过还没捂热,人就被调到了这里。
“苏夫子,一路奔波,甚是辛苦了!”萧安亲自迎接着苏清贤。
在虎头寨苏清贤似是与萧安有些不对付,但萧安见苏清贤远来,也还是颇为客气。
而且朱应辰也给他支过声了。
苏清贤被朱应辰教训一顿后,脑子也似乎转变过来了,也不再过于区分辽宋之别!
“为寨主分担忧事,何谈辛苦。”苏清贤也有些客气道。
“苏夫子此行而来,是有何重任?”萧安问道。
两人边走边聊。
“行教化之责!”苏清贤指了指正朝着营寨走去的六百盐丁,然后郑重道。
萧安一看,点了点头。
这批盐丁送到这里后,他也就要将虎头寨的身份告知这些他们了。
前一批来到这里的两百盐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接受能力强,不少人还被暗中提点过,所以才会稳定过渡。
而这六百人,很多都是木讷本分之人,突然之间告知他们的东家其实是匪寇,这些人恐怕会生事。
他也正在考虑怎么安稳过渡,没想到寨主就将这群夫子送过来了。
“有苏夫子在,那可是解决了我的问题。”萧安欣喜地说道。
“尽全力!”苏清贤摇了摇头,也很是忧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