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凯旋我已经大体参观过了,积极的素材很多,可以作为本期节目组选取题材,这个我可以做主。
我先谢谢夏小姐,对于夏凌雪的回答让我提起的心也算放下,我仿佛看到凯旋的未来一片璀璨。
李总客气了。
李总摄影组现在可以提取VCR材料吗?至于直播具体内容我们去你办公室谈。
那由我们廖总带摄影组取材,他比较了解凯旋日常运行,好配合摄影组。
好!我通知孙老师跟廖总取材。
到了办公室我问:夏小姐喝茶还是咖啡?
咖啡,听说李总大学期间有过咖啡师的经历,我想尝尝李总煮的咖啡。
哈哈!看来夏小姐来之前对我有过了解。
传媒人的必备素养。对于背景复杂的公司我们内部会慎重取舍,毕竟由我们栏目组走红后的公司如果出现负面新闻对我们来说脸面无光。我口中的背景复杂李总应当理解。
幸好凯旋的背景简单,否则大概率也入不了你们栏目组的眼,我笑着打趣道。
这个李总倒是自谦了,无论从什么角度讲凯旋也是符合我们栏目组,这也是我为什么可以做主凯旋可以上栏目。
夏小姐提问题前先等等我们运营总监,毕竟专业性问题我怕回答不上来,影响采访效果。
李总多虑了,节目组录制都是提前彩排过的,就像我们需要提前确定哪些问题可以问那些问题不能问。来之前我们已经拟好问题,就当我们上学时一次例行考试,好处是我们有大把时间可以反复思考该如何回答,最后把答案背过,录制时背出答案就OK。
这样啊?!我还以为现场直播,搞得我很紧张。
李总还真幽默!现场直播的节目很少,毕竟大多数人都没接受过正规学习,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很大,节目录制不是为了出糗,出了糗你为难我可得扣绩效。
为了不让夏小姐扣绩效我得好好表现。
是好好配合。
对对对,好好配合。
李总趁我享受咖啡期间,你先看看我们来之前拟定问题,有什么需要回避的你提出来,当然你也可以加些X元素,毕竟推广最佳效果是得给凯旋涂抹一些神秘色彩,夏凌雪莞尔一笑很漂亮。
那我可不客气了!
不过太过刻意会被复审PASS掉。这个希望李总理解。
理解、理解、当然理解。
我拿起夏凌雪带来的文案看了起来,不得不说专业素养很高,问题目的性很强,基本都是凯旋重大改革点和我们几个是怎么做出决定,以及出发点,只是最后突然问到是否单身有点偏题。
我指着最后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疑惑。
李总不方便透漏?
单身狗也不是很难启齿,只是觉得和前面问题出入很大。
毕竟我们是财经类栏目,本身说服人的是一些统计表。但如果只有数字又显得有些枯燥,所以我们探讨创业的同时延展到李总的生活,比如某一个人对你影响深远。所以女朋友这是一个延展性很深的话题,如果李总有女朋友我们的问题在第三页,如果李总单身那么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第四页。
现在看来第三页是用不上了,我自嘲一笑。
对于李总至今单身我个人很好奇,毕竟像李总这种绩优股应该很受女孩子喜欢,怎么会单身?
大概是缘分未到,或者工作性质注定接触女性的机会不多。
这个答案很敷衍,我参观凯旋时觉得你们运营总监就很漂亮,成熟、知性。
我和她还有他男朋友是高中同学。
冒昧了,你们财务也很漂亮。
他是廖总小姨子……
那李总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夏凌雪倒是出奇的感兴趣。
随缘吧!我礼貌性笑着回答。
大概是我对情感问题的抵触,夏凌雪识趣把话题转移到凯旋旗下子公司凯歌上:李总当时是怎么想到上门取车服务这个环节?对我们上班族来说简直最完美的offers,就像我由于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去关注爱车,直到提示该保养了还没有腾出时间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开,往往错过最佳保养时间对车辆隐形损失是看不到的。
你高看我了,这全是我们运营总监的功劳,她可是著名大学市场经济学毕业的。
有时候一个新的offers诞生必须伴随着一个有魄力的老板勇于创新,各行各业都一样,不是每个老板都敢吃螃蟹。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伴随着大机遇,就像现在个大车行都出现了上门取车服务,但凯旋在这一方面还是独领风骚。李总只需记住你是开创者,后面出现只能是跟随者。
夏小姐强行往我身上贴金那我就勉为其难接受。
哈哈,李总还真有意思。
请问凯旋下一部战略规划是什么?会不会趁着大环境好疯狂成长?比如天使融资?
我和其他两会合伙人追求是稳,盲目扩张肯定是不会的,当然出现好的机会也会毫不犹豫选择出击,至于融资暂时没考虑过,毕竟我们三个学历和社会经历有限,怕金融深坑。
李总还真是应了“稳”这个字。其实我们国家近几年在法律上对于资本经济注入已经非常健全,所以才有一些企业飞速发展。比如共享单车、美团外卖都是融资成功教科书般的案例。
你说几家公司掌门人短短几年身价都在国内排上号,但在我看来只是数字的膨胀,经不起一场金融风暴洗礼,到时候只怕只能靠国家救场,想想还是不给国家添麻烦。我们三个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守着一份实业辛苦点,挣得钱才是自己的钱,这样就很好。
还说你不懂金融,在我看来你是高手,融资伴随机遇但风险更大,算得上豪赌,赌博不会参与永远不亏。
李总对于凯旋盈利分配上你是不是过于儒雅?据我所知,按最原始的资金入场你应当那更多的比例。当然不是说这样就一定不对,但我想知道出发点是怎样考量的。
我有过在凯旋前身打工的经历,知道底层员工工作状态,拿钱混时间的比比皆是,因为我当时就属于这种员工,干的再多老板又看不到,升职加薪肯定不着边。所以在我接手凯旋后设立了奖罚机制,每年会有百分之二十员工分红,这样盯梢的人从我变成了所有员工,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分红给浑水摸鱼的人,大浪淘沙留下的全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现在只要是我们三个决定的事下面会很快落实下去,毫不夸张的说凯旋像运转的机器,只要插上电源就能快速生产。那么问题回来了辛苦吗?赚的变少了吗?
是我思维狭隘了,只想到员工会分走多少,而非考虑到员工多创造了多少。李总这次采访凯旋让我处处是惊喜,我相信一经播出凯旋文化会被快速传播,同时谢谢李总无私传教。
夏小姐言重了。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差不多到饭点了,我请夏小姐吃顿便饭如何?
荣幸之至,夏凌雪也不推辞。
不知学长打算请我吃什么?工作之余我可以称呼李总为学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