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三国之谋士(1 / 2)与君行尽欢愉首页

向父亲林云志告别后,我来到暴风帝国的索勒城,找到王跃升,我打算向他介绍一下,我们中华文明在三国时期的那些著名谋士,在三国时期,主要的谋士有司马懿、贾诩、郭嘉、荀攸、荀彧、周瑜、陈宫。

见到王跃升之后,先是闲聊了一会儿,聊到那些聪明人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向他介绍起了那些人,他听得兴致勃勃。

首先来介绍一下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在179年出生,于251年9月7日老死,司马懿为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HEN省JZ市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一带)人。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书法家、文学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的父亲名叫司马防,一个哥哥名叫司马朗,司马懿还有6个弟弟,分别叫司马通、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敏。

司马懿自幼聪明而多大略,学识渊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且对儒家教义有着深深的敬仰和遵循。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担任丞相了之后,强行让司马懿担任文学掾,但随后司马懿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自封魏王以后,就任命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之前,命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在明帝执政时期,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伴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祭陵之时,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之手,史称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在政治上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能够很好的化解各种矛盾,稳定不妙的局势。他辅佐曹丕、曹叡两代皇帝,为曹魏的稳固和发展立下了卓越战功。此外,他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也加以劝谏,请求停止修建宫殿房屋,停止制造各种玩物,节省开支,致力于农业生产,这可以让天下百姓都感到欣喜并有所依赖。

司马懿在军事上更是以智谋取胜,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一位出名的军事家。他曾率军抓住并随后杀死了孟达,2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

司马懿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十分的有造诣。司马懿的文言文作品包括《司马懿自荐书》、《与曹爽书》、《与诸葛亮书》、《与孙权书》等。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迈,写下了《征辽东歌》、《赠王昭君》、《赠曹真》等。

总的来说,司马懿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才能,在三国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世敬仰的传奇人物。

接着来介绍一下贾诩。

贾诩,字文和,在147年出生,于223年8月11日老死,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初年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同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贾诩父亲名为贾龚。

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有四。

第一:效力凉州:在董卓掌权期间,贾诩以太尉掾的官职作为平津的都尉,后来升任为讨虏校尉。董卓死掉之后,他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虽然此次行动失败,但是这也标志着东汉王朝从此走向衰亡。

第二:辅佐张绣:李傕等人失败后,贾诩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官渡之战以前,贾诩劝张绣归降曹操,这一建议被张绣所采纳,在贾诩归顺曹操之后,他因此被曹操任命为执金吾,封爵都亭侯。

第三:辅佐曹操:张绣投降曹操之后,贾诩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在渭南之战的时候,他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这让曹操一举平定关中。此外,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曹丕成为世子。

第四:审时度势:贾诩一生审时度势,善于分析形势。他在李傕、郭汜争夺权力之时,及时抽身而退,避免了很可能的发生的灾祸。在曹操北征和南征的过程之中,他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策略。

贾诩精通兵法,善于制定战略和策划战役。他提出的各种计策和策略,为曹魏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贾诩作为曹魏的开国功臣,在曹魏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曹操和曹丕的高度认可。

贾诩不仅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他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这些作品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贾诩是一位深谋远虑、算无遗策的军事战略家,他在汉末三国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曹魏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其著作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接着来介绍一下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HEN省禹州市)人,生于170年,卒于207年,年仅三十八岁。他是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以卓越的才智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曹操的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嘉在还是一少年之时,就有了大志向,他十分的喜欢读书,也喜好结交各种英雄豪杰。

他开始之时曾短暂效力于袁绍,但因郭嘉对袁绍的用人之道十分的不满,认为袁绍不能善用人才,缺乏决断,于是转而投奔曹操。

曹操对郭嘉的才能非常的欣赏,任命他为曹军祭酒,而且经常与郭嘉共论天下大事。

在官渡之战以前,郭嘉向曹操提出了平定北方地区的战略,坚定了曹操向往胜利的小心思。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纳了郭嘉的计策,成功击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的将领们担心刘表会趁机偷袭,但郭嘉断定刘表只能空谈,不足为虑。事实证明,郭嘉的判断完全正确。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为曹操北击乌桓划策,再次大获全胜。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曹操在北方的统治,也为其后来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嘉以其独到的军事见解和战略眼光,为曹操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他的计策往往能够准确判断形势,为曹操赢得战斗的胜利。

在政治上,郭嘉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能够准确分析天下大势,为曹操制定正确的政治策略。他的政治见解和策略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关键作用。

郭嘉还以其慧眼识人的能力著称。他向曹操推荐了众多优秀人才,如荀攸、钟繇等,这些人都为曹操的统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嘉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曹操的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仅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更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接着来介绍一下荀攸。

荀攸出生在157年,死于214年,荀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今HEN省XC市魏都区)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荀彧的堂侄。他出身于士族家庭,祖父荀昙曾任广陵太守,父亲荀彝曾任州从事之职。荀攸自幼机灵敏捷,在失去了父母之后,在其叔父荀衢的抚养之下成长。

中平六年(189年),在董卓作乱之时,荀攸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等人商议刺杀董卓,以告慰百姓。事情在还未功之时就已经被人所发觉,荀攸入狱,后来董卓被杀,才被人从牢房之中放出来。

董卓被杀掉之后,荀彧推荐荀攸给曹操,曹操任命荀攸为汝南郡太守。荀攸自此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随其四处征战。

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随曹操出征讨伐张绣,临战前出谋划策,但曹操并未采纳,导致战事不利。后荀攸又帮曹操重设奇兵,最终击败敌军。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为曹操献计,成功活捉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