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有些不信,说:“还有一题,考他们什么?”
太子又附在皇帝耳边,窃窃私语一番。
崇祯皇帝表情有些古怪,说:“又是一场儿戏。大臣们恐怕做不了这题。”
崇祯皇帝暗自思量,第二题大臣们完成不了,如此,也算是太子赢了。怕只怕,大臣们觉得第二题太难做,找理由不愿意做。
于是,崇祯皇帝说:“春哥儿,朕可以帮你。考不好的给事中,你想怎么处置他们?廷仗?坐牢?充军?免官?罚俸?”
太子说:“给事中们如果儿戏不及格,把他们发到辽东军前效力。让他们顺便看看,朝廷下拨的粮饷有没有贪污浪费。”
皇帝问:“那就是充军了?”
太子处置几个大臣,目的只是立威。这些给事中们忠奸难分,若处罚得太重,引起百官仇恨,反而不好。只要宽严得当,让百官敬畏,就达到目的了。
太子说:“充军也太重了。要不就保留官身,让他们去军前管管钱粮吧。”
崇祯皇帝见他说话像大人,再看太子脑袋上的朝天鬏,不由觉得有些扎眼。
这些天,崇祯皇帝把太子当做成年人,商讨政事。现在看他这副小孩的样子,实在有些违和。
皇帝说:“春哥儿,明天你参加早朝。你现在开始束发。”
太监们用一条长纱袋,把太子的头发收到里面,打结系在脑后。
二月二十六,早上四点开始,承天门外,群臣陆续赶来,有骑马的,也有骑驴的。
承天门前,有锦衣卫维持秩序,太监们点着宫灯照明。
一通鼓响,官员们进承天门,过端门,走进值房,等待上朝。
三通鼓响,午门的左右偏门掖门一齐打开。
过了片刻,钟声响起。六头大象走到午门的前边,夹道而立,同锦衣卫一起一动不动地站着。
文武百官匆匆地从值房中走出,穿过左右侍立的大象,从左右掖门入内。
午门内,大汉将军顶盔贯甲,佩弓、矢、刀、剑。锦衣卫手执仪仗旗帜。他们夹着道路整齐排列,肃立不动。
众官走到皇极门外。明朝上朝并不在殿中,而在皇极门外的大块空地上。这就是“御门听政”。即使下雨下雪,也是如此。
文武百官在御门外排班站定,武官在西,文官在东。
一个太监走出皇极门,手持静鞭,在空中转了几圈,用力一抽一抖,静鞭猛地发一声响,一连三声。
立刻,紫禁城内寂静无声,仪仗森森,气象肃穆。
突然,皇极门内传来阵阵呼声:“驾到!”“驾到!”
翰林院、内阁中书、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各派四人,负责导驾。一大一小两乘龙辇从皇极门里出来,导驾官们面朝龙辇步步后退,将龙辇导向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