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章 你搏命,我反击(1 / 2)我叫马拉多,不叫马拉多纳首页

比分再度落后,达伦·威决定放手一搏。

客场作战,两球落后,达伦·威不搏不行了。

他连续更换两人,撤下一名中场和一名中后卫,摆上一名前锋和前腰,看样子是打算和剑桥联玩命。

这样一来,中场和防线变得更加虚弱了,面对剑桥联的三前锋阵型,应对起来恐怕会更显无力。

邓恩看到达伦·威的搏命策略后,双目微眯,但没有任何动作。

他现在是领先的一方,没必要跟着对手的节奏自乱阵脚。

照理来说,对方加强进攻,他是应该相对保守一些,换上一个后腰,撤下一名攻击球员,可以让球队阵容更平衡一些,也更有机会保住两个球的优势。

但邓恩很快否定这个想法。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为什么不直接趁对手虚弱的时候,让三前锋把对方一棍子打死?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双方打得大开大合,场面上看起来颇为波澜壮阔。

耶奥维尔也是打三前锋,但不怎么拉边,三名前锋基本上都堆在中路,只有一两个偶尔拉边去接应一下。

在三前锋身后,还有一名专职前腰负责输送炮弹,看样子就是想一条道走到黑,必须取得进球。

他们的套路倒也不复杂,经常长传找前场,头球能抢下来固然是好,抢不下来原地再抢,然后趁机用人数优势形成围攻,一时间剑桥联门前确实有风声鹤唳之感。

但剑桥联一旦形成反击,马拉多加上三前锋四箭齐发,耶奥维尔后腰位置只有帕蒂森,后防线只有三人,论防守人数顶多与剑桥联对等。

但要知道,在防守的时候,被动一方大多数时候需要靠人数形成优势,才能查漏补缺,如果双方人数对等,理论上就是进攻方要占优了。

这种时候,达伦·威的策略是让两个边中场收回,先是在中场帮助帕蒂森组建第一道屏障,如果被突破,则进一步深度回收,到禁区中形成五后卫阵型。

但这样一来,他们在中场的虚弱进一度暴露。

当然,这也是达伦·威为什么在进攻时选择长传前场的原因,干脆把中场让给剑桥联,就跟你明刀明枪硬干,就看谁能顶住这口气。

因此,在差不多15分钟里,双方都有多次破门良机,只是奈何彼此都没能把握住。

比赛时间来到75分钟,邓恩终于做出第一个换人调整。

现在时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双方的体能也到了一定瓶颈,2:0的比分优势不小,不扩大没关系,只要不被缩小就行。

于是,邓恩派上托伊尔,换下右边锋阿姆,将阵型改成4222。

大致上,4人防线没动,托伊尔与狄冈担任双后腰,马拉多与马里斯担任双中场/前腰,布朗和尼尔在前面偶尔做两个支点,或者同时一左一右拉边。

这样阵型会相对紧凑一些,最重要的是能在中路和客队的三前锋形成一定程度的抗衡。

不知不觉,比赛来到第77分钟。

耶奥维尔又发动一波快速反击,看得出来长久没能破门,他们场上的球员显得更加急躁了。

右后卫詹姆斯在45度角起长传,想要在禁区中找到三名前锋,直接完成头球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