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不仅是严文德,就连耿国放和陈百里都是被孙十瀛的话给吸引了注意。
三人都是顺着孙十瀛的手指方向看去。
这一看,三人眼中都是闪过一抹精光。
因为在那博古架上,摆放着的是一个造型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
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
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
该鱼耳炉高约九公分,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
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
增加了器物庄重、浑厚之感,颇为古朴典雅。
此鱼耳炉通体以灰青为主,泛些米黄色,釉色莹润不说,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
开片自然,鳞次栉比,晶莹透亮。
在灰青釉的掩衬下,就如冬天江河里的冰裂碎块,相得益彰。
仔细观看的话,还可以发现,该器炉口略有流釉,釉薄露胎使得炉口呈现出“紫口”现象。
圈足为典型宋代式样,细窄而露深灰色胎,因烧结而发黑褐色,呈现所谓“铁足”现象。
即便没上手,单单通过肉眼,严文德三人心中都是有了判断。
这确实是件哥窑。
至于是哪朝哪代的,就需要上手甄别了。
毕竟宋朝之后,对于哥窑均有仿制。
尤其是乾隆那会对哥窑的仿制更是穷工极巧、精品百出。
“曹老板,不知道这件鱼耳炉什么价?”孙十瀛趁着众人观看的功夫,对着曹子建问了一句。
“孙老,要这个数。”曹子建伸出两根手指。
“两百万呀?”孙十瀛开口道。
“孙老,刚才严老说您是着名文物鉴定专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两百万,您莫不是在跟晚辈说笑呢。”曹子建淡笑道。
一句话,让孙十瀛老脸不由一红。
其实,他是知道曹子建伸出两根手指要代表的数字。
并非是两百万,而是两千万。
之所以故意少说一个零,无非就是想试探一下曹子建对于这鱼耳炉的价值是否知晓。
为了不让自己太过尴尬,孙十瀛挤出一个笑容,道:“曹老板,这两千万,只有宋代哥窑才能达到的价值。”
“莫非曹老板这个是宋代的?”
“您是这方面的行家,是与不是,自己上手看看不就知道了?”曹子建做了个请的手势。
“得,那我就上手好好瞧瞧。”孙十瀛说着,就要伸手去拿那鱼耳炉。
只是手还只伸到一半呢,便是被严文德给拦了下来:“老孙,我知道你对宋瓷的喜欢,但任何事讲究个轻重缓急。”
“你先帮我鉴赏一下那件转心瓶吧。”
“我向你保证,这哥窑没人跟你抢。”
严文德知道,哥窑是珍贵不假。
但跟自己要入手的转心瓶相比,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他想让孙十瀛先帮自己看完转心瓶,让自己的先完成交易的主要原因。
孙十瀛也明白这个道理,恋恋不舍的将目光从鱼耳炉上收回,道:“好,老严,我先帮你鉴定这转心瓶。”
说着,他还看向耿国放和陈百里,补充道:“老耿,老陈,事先说好,这哥窑是我先注意到的,你俩可别给我从中插一手。”
“你就放心吧。”两人异口同声的应道,但语气中多少带着一丝无奈。
毕竟如果不是进来的时候被转心瓶吸引了目光,那这哥窑,谁先注意到还真不一定。
趁着孙十瀛去鉴定转心瓶的功夫,耿国放和陈百里这会也学聪明了,开始在店里看了起来。
这一看,两人眼中都是闪过浓浓的震惊之色。
他俩发现,自己一圈看下来,店里别说过百万的瓷器比比皆是了,就是千万级别,也是数不胜数。
第一时间,两人脑海都是闪过同一个念头。
这店铺里售卖的古玩,是不是都是以假乱真的仿品?
不然哪来这么多的千万级瓷器?
只是,随着他们仔细观看后,两人心中的这个想法开始消失。
因为这些瓷器,他们找不到任何漏洞。
“曹老板,这些瓷器,我能上手吗?”耿国放朝着曹子建问道。
“可以。”曹子建点头:“要看哪个,跟我说,我给您取下来。”
“我要看这个。”耿国放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相中的一件瓷器,道。
曹子建举目望去。
发现对方指的是一件明万历的青花四贤居士图大盖罐。
这是明代晚期至为重要的官窑御瓷之一。
像这种大盖罐,以带盖完整者为至珍贵。
曹子建这件就是带盖的。
为当初从山忠商会手里掠夺而来。
该大盖罐不仅器型完整,且十分壮硕。
使得整体给人的感觉十分霸气。
罐外壁四面各有青花描线开光,内绘四贤居士人物故事图。
像这种题材,自元代开始,就一直流传不断。
为历代青花瓷器纹饰中最为经典之一。
全器青花发色纯正,清艳明丽,构图饱满,层次清晰。
绘工精致,赏心悦目。
极具万历青花天真烂漫,草昧初开的独特韵味。
为明代万历御窑难得之佳品,
也是一件近千万的藏品。
随着曹子建将这件大盖罐给抱下后。
曹子建望向陈百里,想着看看他要看什么瓷器。
只见对方已经目不转睛的盯着被摆在地上的一件瓷瓶在看了。
之所以被曹子建摆在地上,实在是这件清嘉庆的粉彩进宝图螭耳瓶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