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才几个月啊,做小买卖的那几家就又是自行车,又是收音机、电风扇的开始往家里搬了。这还得了!
当大家都同处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哪怕你家一个月比我家多挣个十块八块的也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大差不差。
可你家忽然有一天多挣了好多,这肯定就会引起别人的眼红。
当然啦,背地里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几十年的街坊邻居肯定不会,但既然你家是做小买卖发的财,那我也做行不行?
于是乎,这段日子以来,开始琢磨做小买卖的人多了起来。
李言诚搭眼一看就知道老董也有这个想法。
想了想他说道:“大山哥,现在政策虽然允许个体经济,但对具体做什么也还是有限制的,如果你有点小手艺,比如像老蔡那样会磨豆腐,像横栅栏胡同老孙那样做出来的卤肉特别好吃。
再或者像三十号院儿的安叔那样有一手木匠手艺,那完全可以去起个照,但如果什么手艺都没,只是想像那帮子倒买倒卖的家伙一样,低价从这里拿货,转手再高价卖出去,那我觉得还是要再等等。
倒买倒卖,这在很多人眼中还是属于犯错误,被查到了肯定要抓的,最轻也是没收违法所得,重的还有可能判刑。”
原本眼睛还有些发亮的董望山,在听完李言诚后边这段话后,马上就变得暗淡无光。
这还真不是随便乱说,对于倒买倒卖这种行为,现在确实还在打击范围内。
政策鼓励发展个体经济,鼓励的是那些有手艺的人,就比如说你是个厨子,你可以起个照去开个小饭馆,类似这种的。
像那些倒爷、南来北往的背包客,被抓住后可讨不了好。
现在京市的街头就有那些从南方倒腾点商品过来卖的,可他们都是私下里偷偷卖,人货分离,这边谈价钱,说好了就去另外一个地方拿东西,防的就是被抓了以后损失惨重。
大城市还能好点,尤其京市,跟政策跟的比较紧,像那些落后的地方,哪怕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依然在严厉打击这种贩子的行为。
像那个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城,因为是私营经济的试验点,所以私营经济发展的就特别好。
而南方开放的早,又紧靠港岛,再要不了多久港台商人就会在这边开始大肆建厂,私营经济发展的也非常好。
北方就不一样了,上上下下的思想都比较保守,有些地方开放私营经济甚至都到了九十年代初期。
京市也在北方,但因为是首都,接触各种政策最早的地方,老百姓闲的没事儿又都喜欢研究政策,所以脑子活泛的人还是非常多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是越穷越光荣,现在,呵呵……
老董肯定是没什么手艺,他本来打的主意也是想倒腾点小买卖,其实不能说是他的主意,这是他大儿子的想法。
他今天过来李言诚这里,一是为了感谢今天凌晨人家帮忙找他孙子使的力,再就是想打听打听能不能做生意。
毕竟,他们这条胡同里,李言诚是级别最高的那个了,对政策的理解肯定比他们这些寻常老百姓要深的多。
现在听到说倒腾东西照样还会被打击,心中那股小火苗立马就熄灭了。
在老董看来,他家又不是穷的揭不开锅了,没必要去冒那个风险。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会儿回去就跟老大好好说说,让他安心上班,以后再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
其实站在现在这个时代往回看,五十年代的人是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胆怯的,而八十年代的人呢?是察言观色的,是迷茫的。
这个迷茫是因为政策的改变,一下子就打破了大家固有的思维。
怎么说呢,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面对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当他们看到无数倒爷赚钱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时,内心里是非常羡慕的,尤其这里边还有很多老百姓眼中的二流子。
但羡慕归羡慕,大家又不敢轻易的迈出那一步。
而胆子大的人,敢于去探索,或者说被逼的不得不走这一步的人,在这个年代崛起的速度那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快。
这是一个英雄与狗熊并存的年代。
绝大多数的人最终还是在害怕和谨小慎微中打消了做生意的念头,亦如老董这般。
李言诚说的那番话并不是在吓唬他,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愿不愿意听还在当事人自己。
董家人人都有工作,对于做生意赚钱其实并没有什么执念,只是老董的大儿子看到一个当年下乡插队的同学回来后先是没有工作,结果就做了三四个月的生意,就又是买手表又是买自行车的,每个月能挣好几百,而他每个月的工资就只有五十多块钱,一下就有些眼红了。
所以才跟他爹说也想要做生意。
并不是每一个干倒买倒卖的人都会被抓,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而且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公安那边对这种事情也管的不是特别严,只要你做的别太高调,让人家把你告了就行。
简单说就是闷声发大财。
像朱永扬,他现在就已经有些高调了,因为知道他的人太多了。
就在李言诚和董望山边喝边聊的时候,有个人找到了老朱家,给他带来了一笔大生意。
这笔生意如果做成了,他能挣到最少一万块钱,而且找到他的这个人,还是一个他难以拒绝的人。
老朱有些犹豫,他犹豫的不是赚不赚那一万块钱,而是李言诚才跟他说过不要再做这个倒卖紧缺大型物资的生意了,可眼前这位他确实得罪不起。
犹豫了一会儿后,老朱小心翼翼的说道:“刘主任,您这边要的实在是太多了,我……”
“小朱”不等朱永扬把话说完,坐在他对面的刘主任就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你就直接告诉我,这个忙,你帮还是不帮就行。”
刘主任冷着脸瞥了眼朱永扬,一张口就把他给架到那里了。
这话让老朱怎么接,这笔生意他确实不想做,因为他相信老同学不会害他,可眼前这个刘主任他也真的是得罪不起,如果拒绝,那他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有点难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