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蜀州城的繁茂,丰郡明显要小的多,在玉锦看来,还没龙盘郡大。
不过此时街上倒也人潮涌动,城中的店铺林立,并不冷清。
姜贤庄带着两人走在城中,此时约莫申时快过,见到街上磨肩接踵的百姓,似乎以城市中心为起点,来往之人不断。对风土人情好奇的姜夫子,拉住身边一位行人,拱拱手问起。
“敢问阁下,这丰郡是有什么习俗吗,为何此时太阳快要西斜,大家反而往着城中行去。”
被姜贤庄拉住的汉子先是有些不耐,等到转过头看见其和利星汉身上的宽大书生袍子,尤其利星汉身上那件,一看就价格不菲,小伙子身边还有女眷伴身。汉子收起不耐烦的神色,转而换上一副笑脸,回答起姜贤庄的问题。
“几位是初来丰郡吧?”
将汉子的神情反应尽收眼底,利星汉点了点头,并未出声。
“那就对咯,几位客人有所不知,咱们丰郡有一日三次拜城隍的习俗,此时申时快过,所以大家有些着急。”
拜城隍这种事利星汉也听说过,但一日三次拜城隍,着实让利星汉都替他们觉得辛苦。不由开口追问道:“这是谁定下的规矩,莫非你们丰郡县令,还是一位修道之人,对于神鬼一事,比较推崇?”
那汉子有些腼腆地笑了笑,“这位小哥真会讲笑话,谁不知书生最忌信鬼神,咱们丰郡的县老爷,那也是实打实考来的功名,怎么可能会定这种规矩。”
接着汉子将手背靠在嘴角,悄悄与几人说起:“这是城隍爷定的规矩。”
“???”
利星汉满脑问号地与姜贤庄对视一眼,中年书生也是有些不理解那汉子的话语,莫非丰郡这位城隍爷,是一位大功臣,被皇帝亲封的城隍金身,得以建庙?
不对啊,姜贤庄心想,若是真有这样的人,自己怎么都会有所耳闻才是,况且自从先帝景顺以来,似乎就没有出现过帝王建庙封神之事。
于是姜夫子又拱了拱手,“还望兄台给某解惑一番,不知丰郡这位城隍大人,是近日哪位创下了丰功伟绩之人?”
“嗨,哪儿跟哪儿啊?”
汉子看了看已经有些晚了的天色,着急地解释道:
“咱们县供奉的是清源妙道孚佑太乙真君惠民仁圣大帝,这位城隍爷还有一个凡间名字,郭二郎。每日三次祭拜,是城隍爷显灵所言,诸位,时候不早,兄弟我得先走一步了。”
说完,这汉子急匆匆朝着城中心的城隍庙行去,留下面面相觑的利星汉与姜贤庄二人。
知道利星汉平日里也会像道士那般打坐入定,所以姜贤庄带着茫然问起小伙:“听过吗?”
利星汉仔细想了想,点头点到一半,摇了摇头,“没听过,倒是那个道家名号,挺像小时候看的一本话本小说,不过那人叫杨二郎。”
哪里有什么话本小说,当然是小时候听师父渡济讲的故事,基于师父一身的秘密,利星汉撒了个谎。
总归意思传达到了,道教没有这么一位神仙,姜贤庄笑了笑,在他想来,或许是什么江胡术士,拉着县老爷搞出的噱头,为了每年考评,或是香火钱。
同样想到这里的利星汉,也笑了笑,问起姜先生要不要报官,姜贤庄拒绝了。理由是若真牵扯上丰郡的县老爷,自会有翰州太守来管。
而且这几年若是书院的人去告官,会有些敏感,姜贤庄倒没有告诉小伙具体原因,轻飘飘一句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