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守将孙叔度今年四十多岁,但其从军已经块三十年,自从十五岁由同乡带着参军,他一路从小兵积功升到今日之地位,靠的可是实打实的军功。
无论是韩康伯还是韩玄子,对他这位老将都十分信任,而有他守卫的黎阳仓成了韩氏最稳固的大后方,这里的存粮本是朝廷蓄积以备荒的粮食,后来天下大乱,此处被韩氏占据,其中的存粮、足够供养一州之军二十年之用,韩氏得到此仓,军力进步很快,若非韩康伯此人实在是年老昏聩,韩氏的发展绝非现在这个样子。
近日有士卒报告说有天雄军的斥候出现在附近,孙叔度倒是不觉得惊讶,毕竟刘景兴打黎阳仓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来,都在孙叔度的坚城前铩羽而归,这次将也不例外。不过作为一名宿将,孙叔度还是吩咐部下做好迎战的准备。但是三日前,探子传来消息,天雄军出动一万两千来人,正直奔黎阳而来,孙叔度有些庆幸前日已经开始做准备了,随着他一声令下,三万黎阳守军如精密的机器,开始运作起来。
随着距离黎阳越来越近,斥候的交战也变得频繁起来,路旁常看到倒伏的斥候尸体,有守军的,也有忠武军的。到了第四日,黎阳城的城墙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斥候之间的交战更加激励,忠武军的斥候遮护在大军阵前,阻止守军斥候窥视骚扰己方阵列,双方互有伤亡。
张溪不动声色挥军前进,直逼黎阳五里处下寨。
天色已晚,守军进行了一番试探性的攻击,但是被刘简杀退,忠武军安然立下营寨。
夜间孙叔度虽然不住派兵骚扰,但刘峤也是宿将,应对得宜,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两方皆知大战将至,战场上反而突然安静下来。忠武军战士们吃过朝食,便源源不断从营中涌出,面向黎阳城列阵。黎阳守军人数占优,孙叔度自然没有死守的道理,也率兵两万出城列阵,准备在野战中击败这一万来犯之敌。
但是随着蔡谟展开阵图,五千忠武军士涌入旗门,各就阵位,孙叔度发现前面那一片原野在自己眼中消失了,变成了一片沙漠。黄沙莽莽,似乎要吞没一切。孙叔度知道情况有异,但此时敌方阵列已成,此时退回城里,必然会被衔尾追杀,未战先溃,大损士气,后面的仗怎么打?
随着一声炮响,秦明抖开阵图,五千忠武军士兵也从各个旗门涌入,各就阵位,一道云气逐渐升起,弥漫开来,逐渐遮去了视线,望之只能见到片片涌动的黑云。
孙叔度见形势不妙,不知忠武军方面还有什么奇招未出,但显然不能任由这种形势发展下去。便一声令下,令左军校尉率五千人向前出击,那校尉心中犹疑不定,但军令如山,他便硬着头皮挥军向前,蔡谟见他出击,令旗一挥,飞沙阵化作漫天风沙,铺天盖地,向前席卷而来。五千人入阵,令风沙飞舞更急,在原地停顿了片刻,但过不多时,那风沙愈发猛烈。直往前扑来。
孙叔度见那沙漠吞了他五千人,竟毫不停留,直奔他的大阵而来,不由大惊,知道事不可为,急令弓手射住阵脚,后军扎住阵势,掩护前军撤回城内。只要前军入城,后军有城上的弓箭手掩护,可大部分退入城内。
不料,那漫天的箭雨射去,被风沙一卷,竟消失无踪,那飞沙阵反而以更快地速度卷上来,将后退不及的前军士卒不断吞噬。孙叔度见势不妙,急令右军转道西门入城,自己带亲卫营先行入城,至于后军如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守军见此诡异景象,本就军心大乱,见主将先走,霎时溃散,四散奔逃,见守军已溃,张溪挥动令旗,浮云阵直压上城头,城墙上的守军适才在城头上目睹了飞沙阵的威力,此时见黑云压城,俱都胆裂,浮云阵毫不费力便涌上城头,没来得及逃走的守军被一卷,便卷去无踪,剩下的守军发出一声呐喊,弃甲曳兵,各自逃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