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笑道:“高县令,你就别谦让了。我听闻了你给太史子义献上的治秣陵之策,确实不同凡响。你能在短短的数日内,就将秣陵城的局面,给安稳了下来,厥功至伟。”
高博拱手回道:“长公子,这也是太史将军放手,让属下全力施为。属下方才稍稍有了一点薄功。”
刘基摆摆手,让太史慈坐下。然后,他对高博说道:“高县令,你和子义都有功劳,不用相互推让了。”
不待高博继续自谦,刘基便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正色问道:“高县令,你愿意追随于我吗?”
高博想了想,干脆地回道:“长公子,属下愿意一直追随于您,愿认您为主公。”
刘基的脸严肃了起来,他朗声说道:“高博,你有献策治理之功,我现在正式任命你为秣陵县县令。相关的公文,近日会发放到县衙。”
高博连忙离座,趋步至大厅中央,跪地施礼道:“主公,属下领任。”
...
宴席结束后,邓昌被刘基单独留了下来。
邓昌对此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他惴惴不安地跟随着刘基和护卫,一起进了刘府的书房。
除了护卫统领张勇,刘基将其它的护卫,都打发到书房外驻守。
张勇在刘基来到秣陵之后,就归了队。
进入到书房内,邓昌“噗通”一声,跪倒在刘基的面前。
他垂下头,羞惭地说道:“主公,属下认错。”
刘基平静地问道:“邓昌,你说你错了,错在哪里?”
邓昌低着头,眼泪涌出了眼眶。
他哽咽地回道:“主公,属下不该忘了您的交代,去抓捕叛贼和薛礼的余孽,将秣陵城搞得风声鹤唳、不得安宁。”
刘基恨铁不成钢地说道:“邓昌,抓捕叛贼和薛礼的余孽,本身并没有错。”
“但你得有大局观,眼光得看长远一些。”
“在秣陵动荡之际,稳定压倒一切。”
“...”。
邓昌抹了抹泪水,“属下...属下,知错了。”
刘基眯着眼睛,严肃地说道:“邓昌,其实你还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邓昌疑惑地抬起头,睁大了泪眼,望向刘基。
刘基从桌几上拿过几份木简,递了过来。
邓昌接住木简,仔细查阅了起来。
木简上写的是:程强威逼、勒索秣陵大族、士族之人和平民百姓,大肆收取贿赂的供词。
邓昌的脸,一下子就变得煞白一片。
原来,张勇在秣陵城的这几日,已将程强和行动队,全部秘密地抓捕了起来,并作了审讯,取得了供词。心中惴惴不安的邓昌,竟对此毫无察觉。
刘基严厉地说道:“邓昌,你不该受程强的蒙蔽和教唆,扩大抓捕行动...”。
邓昌惭愧万分地低下了头。
“邓昌,现在有很多人盯上了你,你先卸任情报处处长,在我的府上,休息一段时间吧。”
“属下...属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