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扬唱完以后,看了眼彭倩问道:
“倩姐觉得,这首歌可以吗?”
所有心思都放在刚才那首歌上面的彭倩想也没想就连忙点头。
“合适,怎么不合适呢?”
按照江扬的看法,《爱一个人好难》这首歌放在他这里算不上特别优秀。
尽管这是苏永康当年整张专辑的主打歌,但奈何那个年代神作太多了。
这首歌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首标准的伤感情歌,
该有的情绪都有,该有的共鸣也都有,同时朗朗上口,百转千愁。
但它失败的地方也正是这首歌太标准了。
标准到,同类的作品太多,多到如果不刻意去想,很难想起来这么一首歌。
就好像是水果当中的苹果,堪称水果之王,你觉得它必不可少,但又绝对不会第一时间想要吃它。
所以在拿出这首歌的时候,江扬也是有些迟疑,生怕这第一单生意人家就看不上。
殊不知,在另一个世界,这首歌可能不够出彩,但放在这里却已经足够优秀了。
如果江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音乐市场就会发现,
这个世界的整个音乐进程整整缺少了一节。
比如说,另一个世界的黄金年代从90年整整持续到10年。
这二十年当中,各种神作层出不穷,各种歌手前赴后继,此起彼伏。
但现在这个世界,所谓的黄金年代,只有短短的十年,也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十年。
整体上硬生生少了十个年头,相应的作品也就少了一大半。
如果按照另一个世界的时间线,此时最有才华最风光无限的那一代人,基本上都已经五六十岁了。
大多数要么隐退不出,要么零星出场,赚点养老钱。
而这个世界里面,以赵宗明他们为代表的一代大佬,也才仅仅五十出头,彭倩这种当年火爆全国的歌王歌后也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正是当打之年。
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既然客户满意,江扬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倩姐喜欢就好,我还怕不符合您的要求呢。”
“哦?如果不符合的话,你会怎么办?”
大概是得到想要的作品,心情更好了的缘故,彭倩满是欣赏的看着江扬,竟然忍不住开起了玩笑。
要知道,以她天后的咖位,平易近人是她的修养,但能跟你开玩笑,就说明把你当成自己人了。
江扬自然感受到了对方释放出来想要加深关系的信号,自然是开心不已。
“如果不喜欢,那当然是再拿出其他的作品来试一试了。”
“这么说,你还有其他的作品?”
“其实,也可以有。”
作品江扬当然不缺,但并不是你说拿出来就要拿出来,得有实际表现,换句话说,钱得到位。
彭倩也听出了言外之意,并不以为忤,毕竟,在商言商,江扬这样做并没有任何问题。
只不过,她又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年轻人,自然不会急不可耐。
这首歌刚才听了,她确实很满意,但她满意不代表自己的团队满意,也不代表粉丝歌迷满意。
尽管心里面非常想让江扬拿出更多的作品,但理智还是让她选择了谨慎为主。
“好,记住你说的话哦,如果我需要的话,可就来找你了。”
“当然,能得到倩姐的欣赏是我的荣幸,随时恭候”
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这单生意算是谈妥了,甚至后续说不定互相还有了固定的客户,也算是皆大欢喜。
“行啦行啦,你们还客气上了,时间也不早了,休息的差不多了吧?我这肚子都饿瘪了,要不找地方吃个饭?”
听到刘振东说要吃饭,在场的人感受一下,肚子确实是饿了,于是纷纷点头同意,只有彭倩有些心不在焉。
“要不你们先去吃?”
“你要做什么?你不饿吗?”
彭倩摇了摇头说道:
“我还好,最近在减肥,另外这首歌我需要跟团队沟通一下,尽快把编曲做出来。”
听到她这么说,作为老朋友的于大明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说你又不是什么大美女,跟谁学的又是减肥又是什么的?你都……”
原本还想说她多大年纪了,但看到彭倩要吃人的眼神,于大明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要你管,我这是急着用呢。”
“行吧行吧,懒得管你。”
看着他们拌嘴,江扬就在一边笑笑没有说话。
编曲什么的,他也能做,但不代表只有他能做。
或许别人没有他这么多的作品,但也别忘了,能闯出偌大名声的,没有几个是弱者。
谁手里还没点活呢。
或许别人做出来的编曲不一定跟原作一样,但质量上也不一定比原作弱。
更何况,江扬拿出来的只是原版,那还是千禧年时候的风格,并不一定符合现在的主流审美。
到时候编曲的话自然会进行变奏调整,这些就不需要他操心了。
“对了,江扬,你有公司吗?”
往山下走的时候,彭倩突然拉住江扬问了这么一句,江扬还以为对方也想挖人呢,没等他开口,身后的刘振东倒是先出声了。
“巧了么不是,我们公司昨天刚把他签下来,你直接联系我们公司就行了,到时候那边会处理的。”
彭倩一听脸上闪过一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失望转瞬即逝,随即痛快的说道:
“那回头我跟你们公司结算,价格嘛,这个数你觉得怎么样?”
江扬这时候才听懂,原来是说结账的事情啊,他还以为自己又成了香饽饽呢,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幸好没人知道他的尴尬,要不然就丢死人了。
不过看到彭倩伸出来的一只手,江扬一时间有些拿不定具体是多少。
看着那五根手指头,说是五万吧,有点少,他自然是不太愿意的,可要说是五十万吧,那就有点多了。
不要以为什么小说里动不动几百万一首歌很简单,好像就是这个价格一样。
实际上,作曲协会那边的标准价格是,一线作者,一首曲子三千块,一首歌词两千块。
是不是很惊讶?辛辛苦苦混了几十年,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作品,才几千块钱,
然后被歌手买过去以后,一旦红了,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的收入,是不是落差很大?
然而这就是现状,也正是说明国内词曲作者的生活真的非常困难。
当然了,现实中肯定没有人会按照这个价格来干活,
总体来说,一线的作者,一首作品价格在十万是合适的,前提是名气要足够大,要有众多的代表作,
超过十万的寥寥无几。
像当年张靓颖八千万的那首歌,一辈子碰上那么一首就不错了,那不是歌的原因,那里面有太多的商业属性,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所以江扬才有些纠结,十万其实是他的心理价位,哪怕名气上比不上那些资深作者,但至少他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太少了他真的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