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大智慧的人,通常懂得把智慧藏起来,让人感觉你这个人很仁慈,很可亲,然后他就会亲近你,就会相信你,在这个时候,你把话说出来,很自然他就接受了。虽然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实际上才是真的聪明,正所谓大智若愚。有大智若愚,必须要同时想到有大就有中,就有小。所以“大智若愚”这一句话要把它变成三句话“大智若愚”、“中智若智”、“小智若巧”,当然后面那两句话是找不到的,因为古代不像现代这么方便,可以一写几千个字,一印几万个字,因造纸印刷有限,必须到达一字千金的地步。通常是浓缩就是精华,所以把三句话汇成一句话叫做“大智若愚”。
那中智慧的人呢?看起来很有智慧,一个人只要被人看出来有智慧,那最多就是中等智慧而已。很多人喜欢显示我有智慧,这个人修养也是不够的。
小智慧会让人觉得看我多灵巧,反应有多快,机灵的不得了,什么都看得懂,实际上离大智慧差得太远。所以,先贤并不认为敏锐就是上佳,敦厚博学的人一定是深藏不露的,那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文王点点头,说道:“看似聪明、灵巧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具有大智慧的人,比如帝辛,尽管力大无穷、反应灵敏,但他如夏桀一般残暴,不懂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迟早会被取代。”
杨启源听到这,笑着说:“难怪我听别人说,爱耍小聪明的人通常缺乏大智慧。”
Ti讲解:因为小聪明往往是指在某些小事情上或枝节方面显露出来的聪明,但这种聪明多损伤大局或不利于长远;而大智慧则不同,他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利益,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案,追求长期的成功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