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分岛事两派忙博弈 起内讧酒肆藏奸细(1 / 2)甲午轶事首页

郑把总问道:“如此说来,当街伤人和追查信函一事是有些关联?”康师爷狡黠一笑说道:“这只是遐思联想而已,人死确有其事,人证物证据在何话可说。抓捕谷鸿罡一案是打人致死,杀人偿命。我可没有说信函的事。”

郑把总倒吸一口凉气,思索半晌也无甚主意。他无奈地说:“师爷,您是咱们县的大能人,胸怀诸葛孔明的韬略,四两破千斤自有破解之术,一切都仰仗您老人家了。”说着将一包沉甸甸的银子递了过去。

郑把总低声问:“您可知那秘密信函说了些甚?”

康师爷急忙捂住把总的嘴,吃惊地说:“莫提此事,无人知晓”。二人边吃边聊又谈了一会各自散去。

康师爷提到的密扎、信函,此事起源于日本国觊觎琉球,三国博弈外交泄密一事。光绪二年日本国禁止琉球向大清朝贡,琉球国的首席三司官向居谦派遣紫巾官向德宏、都通事蔡大鼎、通事林世功等十九人来朝。他们为避日人干涉,假借探问尚未归国的进贡使毛精长的名义来华,恳亲大清朝就此事同日本交涉或出兵干预。这些人上书情愿、东华门磕血叩拜,一直持续到光绪六年,直到总理衙门于同年九月与日方草签了分岛改约的协定。同年十月林世功等绝望至极,便以个人名义向总理衙门呈递了一封请愿书后自杀殉国,留下辞世诗。此事引起朝廷大员争论,反日和亲日两派口水战激烈。期间突然有人发现了朝廷官员通日信函,信函向日方透漏了琉球大员来朝的细节和朝廷的意向,致使日人掌握朝廷谈判方略和底线,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加速了吞并琉球的进度。此信函涉及几个朝廷大员通敌,总督衙门立案追查,后来又传出信函不翼而飞。又有人密报此函流出京城。

这件事的初期,清廷持反对日本的态度,派出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何如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日本并吞琉球提出抗议。李鸿章曾在天津会见美国代表要求予以调停,之后又提出三分方案。何如璋公使调查了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了解到日本当时的国力尚弱,不敢公开挑畔。光绪四年他曾经上书李鸿章:“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听之,何以为国?拒之,是争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而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预见了日方今后的活动轨迹。

日方派人隐秘来京刺探情报,行贿于总理衙门及军机处等枢密机关,影响实力人物抑制不利日方的言论。总理衙门某些官员私收了好处,竭力散布琉球偏远小岛,贡品无几实属鸡肋,为此开战求益反损得不尝失。压制反日官员的呼声使其渐趋于微,导致李鸿章更玄。最终作出“琉球朝贡,本无大利,若以武力相争,争小国区区之贡,非惟无暇,且亦无谓”的决策。置琉球于不顾向日本妥协,草签了“分岛改约草案”,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吞并琉球,也为日后台湾被掳埋下祸根。

这期间,总理衙门主管海防股的章京谷峰收到密报,前门外某酒肆店家代海防股某官员传递便函,谷章京派人跟踪多日后人赃俱获。原来此员被日本浪人收买,刺探总理衙门有关琉球的内部消息。这家酒肆成了日方的情报中转站,坐收佣金。后因分赃不均,引发内讧冲突从而东窗事发。谷章京刚直不阿,素来同情琉球处境更痛狠吃里爬外之徒。即将此事上报主管部门的“总理大臣上行走”,所擒人犯即交由刑部押解异地处理。起初谷章京并未起疑,直到偶然发现自己出入有人跟踪,且少量留存的初审记录不知去向,才感觉此事蹊跷。于是他向刑部咨询,竟然再无下文。对方搪塞其词,以此属机密不得过问为由回绝。谷章京思虑再三,为妥善计将所掌握的一些审讯内容整理成文,寄给保安县自家一个堂侄,嘱其妥为保管,若是日后遭遇不测为自己留有证据。这个堂侄就是绿营千总谷鸿罡,这才引起保安县当街打死人命案的发生。

隔日再审,堂上听取了谷鸿罡的陈情。县主口气明显较前日和缓,他正色道:“扶弱救孤打抱不平以至于失手伤人,但终究行为过当,致死人命罪不容恕,依大清律应发配千里,然毕竟是朝廷命官,身居千总之职,理应报送直隶衙门裁决。”此事暂就此收场。

这保安县令为何如此行事,多年前他本是总理衙门一介官员,为人逢迎练达工于心计,和上峰主官交往过深。曾因一件海关贿赂案牵连险些丢官罢职,多亏主官遮掩劣迹调任直隶保安县。这次他收到的密扎就是京城这位曾经救命的老上峰给他写来的,故不惜做局卖力为之。县衙康师爷在衙门里根基颇深,运筹了得,前后伺候了几任县主,人称不倒翁师爷。此任县主虽说出身总理衙门亦有仰仗康师爷之处,诸事不便过于驳拗。这二人共同之处即是敛财嗜好,当日初审谷鸿罡时,康师爷见有人说情即知孔方兄到了,旋即耳语县主暂缓审判以便坐收好处。

县主接到京城密扎,即知此事非同小可,官场诡谲阴晴多变,弄不好那位总理衙门的主官性命不保,还有可能牵出自己海关贿赂一事,岂不是引火烧身。若是直接以密扎内容为由发难,抓捕谷千总,必然导致密扎泄密,牵连自身卷入政治漩涡。思来想去终于心生妙计,设局诱捕是上策,收买一出狱病囚参与滋事打架,被谷鸿罡一拳致死。如此安排可进可退,伸缩灵活,原、被告两头通吃财源不请自来。总理衙门那边无论亲日、反日哪派占据上风,自身不至于受其过多的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