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坠马崖清军遭伏击 姬释筌冒死闯敌阵(1 / 2)甲午轶事首页

山下是义州大道,正在往北行走的正是丰升阿的奉军前锋。这部分人出城后还算顺当,虽然冒雨行军但是没有遇到阻击,只是偶然听到几声枪响和零零散散的犬吠之声,逐渐放松了警惕。派出去的斥候陆续返回归队,没有发现敌情。清军实施的分队行动交替掩护办法不再执行。出城后雨势不减,道路泥泞坑洼不平,兵勇们多有跌倒相互搀扶,大大减弱了行军速度。遇到山洪冲击道路,水流湍急,前边的人裹步不前,后边的人赶了上来,渐次队形开始混乱。各哨兵勇混杂在一起,互不相让纷争不断,渐成一窝蜂似的逃跑队伍。

清军吵吵嚷嚷乱哄哄走进一个峡谷,此处道路狭窄,一侧是山势险峻的陡坡,另一侧是一条深沟,暗夜中深不知底。深沟的一端就是阻断姬释筌一行人马的悬崖峭壁,迫使他们离开山上的小道。正是此处成了清军受难悲伤之处。此处地势险要,是伏击的绝佳地段,当地百姓戏称为坠马崖。坠马崖这段路一侧是坡度陡峭的乱石岗,另一侧是悬崖,悬崖下边是一个深坑,雨水汇集成了积水潭。

潜伏于平壤城里的野津小贯,一直醉心于刺杀清军统帅,妄图立下不世奇功。之后探听到叶志超下令退出平壤城,他很是无奈,既懊恼又不甘。怨恨自己这些无能的部下屡次失手落败,功亏一篑。事即至此,他不得不将清军连夜撤退的情报送出城外。倭军大本营获得清军撤退的消息之后,一直持怀疑态度。直到负责围攻七星门一带的野津道贯也报送了同样的情报,倭军大本营才统一思想,决定围堵撤退的清军。紧急命令倭军的元山支队赶赴义州大道,截击由此北撤到义州的清军。同时急调倭军第五师团主力部队驰赴甑山大道,以截击经由海岸撤退的清军。

野津道贯属下的几支人马一直活动于义州大道一带,对这一带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比较熟悉。他们接到截击清军的命令,即刻马不停蹄地抄近路奔赴坠马崖南侧。虽然倭军出发晚于清军的先头部队,由于他们掌握一条林间小道,直线距离远比义州大道近不少,所以他们比清军先一步赶到坠马崖南侧。按照野津道贯的计划,倭军埋伏于坠马崖南侧的义州大道两侧,并且派出一支小股搜索队,沿路往南搜索前进,侦查清军北撤的情况。这支人数不多的搜索队实际上是执行钓饵任务,主要是边打边退,引诱清军进入坠马崖包围圈。

此前,在丰升阿奉军的先头部队潜出七星门时,野津道贯在暗处亲眼见识了清军分队出击、交替掩护的行动方式。他担心清军一旦发现坠马崖有埋伏,立即缩回或者改变路线。所以不仅设伏而且放出钓饵,紧紧咬住清军。

此时的清军大队已经放松了警惕,只顾着拖泥带水艰苦跋涉。后边的催促前边的人快走,相互推搡谩骂。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声,伴着闪电闷雷似的炸响,顿时惊醒了大伙。先头部队的兵勇迅速散开,蹲伏在路两侧。一个哨长端起大枪仔细端详前边枪响的地方,蒙蒙雨夜影影绰绰只看见有一两个人影。他壮着胆子,向前方人影的地方放了一枪。只见对面的人撒脚往回便跑,似乎还叫嚷着什么,隔着远,这边的人听不太清。

清军哨长又开了一枪,见对方并无反应,又观察了一会,仍然没有动静,便大着胆子站了起来,对后边的人说:“没事,不过是几个流寇毛贼。”说罢带着队伍大大咧咧继续前进。很快奉军的前锋部队穿过坠马崖,进入了倭寇的埋伏圈。坠马崖北边道路更加狭窄,但两侧山坡相对平缓。野津道贯的两个支队就设伏在两侧山坡上,居高临下扼守着这条咽喉要道。清军前锋的一部分人刚刚走出埋伏区,道路两侧埋伏的倭军一起开火,子弹像雨点似的射向道路中间。清军被着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的蒙头转向,成片的兵勇不及拉开枪栓反击便倒在血泊之中,一场血腥屠杀就此拉开序幕。

姬释筌让大家暂且停下脚步,他安排一个副手,到悬崖边搜索,看看有没有能够爬下崖底的路径,想办法绕过山沟走出困境。他自己带了那个先前出去侦查的斥候,潜身下山查看情况。正好看见倭军施暴,残杀清军这一幕。大片的清军兵勇被困在山沟里,倒在血泊中,整个队伍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他们往前冲找不到出路,往后退又被后边的兵勇堵住。少量兵勇几次向道路旁边的倭军冲击,都被打了回来,混乱的战场没有官佐指挥,无法组织像样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