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预期(1 / 2)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首页

第234章 预期

李善友对俞兴的印象出现了三次变化。

最早是节目上的横冲直撞,后来是再度联系时的坚守原则,现在则……似乎是横冲直撞的坚守原则。

入职之前没太觉得有什么,但入职之后就稍微有些如芒刺背。

好在,这种感觉在跟着一起了解微信开发工作的进展之后就更换为带着惊讶的欣赏。

微信公司召开了一次颇为全面的总结会议,技术总监、副总监、各组组长都出现在会议室,顺带着,李善友的副总裁身份也被介绍给大家。

虽说从上一家离职有些小风波,但这群搞技术的人明显不怎么关心那点破事,反倒觉得这位的商业运营经验非常丰富,看起来就是能压住场子的人。

李善友很谦虚,经过与俞总的——姑且称之为“交流”,他还是摆正了一些心态,自己这次过来就是尝鲜,就是观摩,就是看看移动互联网项目有没有新的玩法。

不过,他听着大家条理清晰的汇报,恍惚间觉得自己像是在列席一个大厂的技术会议。

大厂是什么感觉……

就是比酷6网还更专业的感觉!

不,不仅仅是酷6……

李善友是酷6网的创始人,但他创业前的职务是搜狐的高级副总裁,彼时搜狐虽然有点过气,但也还算是互联网大厂。

“我们这两周基本完成了用户管理模块的基本框架,未来两周的重点是落实消息传输模块的底层通信协议实现,关于这一点,我们小组还是打算用自定义协议,也就是在tcp的基础上开发自定义的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小组的组长宋新蕾谈到自己团队的工作进展与计划,“这样能实现更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更好的消息管理。”

她见老板在认真聆听,又略微解释道:“消息里面会包括消息长度、发送者id、接收者id、时间戳等信息,如果我们后续传送语音,那就可以再使用udp协议,但得等我们先期的项目基本完成再继续考虑。”

不同的消息类型需要适配的协议,文本消息用tcp保证它的可靠传输,语音消息可以使用udp,再通过上层的应用层协议进行丢包重传、乱序重排、流量控制等处理,用以弥补本身的不足。

俞兴点点头,伸手在文件上打了个勾,又用箭头标向下一步工作目标。

他在这场会议之前已经拿到主要的工作信息资料,也经过了秘书蔺玲玲的加工注解,如此就能大致明白大家在做什么。

具体的技术不懂如何开发,但知道进展和卡在哪一步就能协调相关资源来进行攻克,也就清晰的知道公司大概处于什么位置。

微信在确立系统架构设计之后就把开发工作进行了划分,目前是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表现层、基础设施层这五大团队。

技术总监与副总监负责统筹和攻坚,不同方向的团队设立组长,分门别类的设置开发预期,每隔一周或两周进行反馈和回看,以此再继续确定问题和修正计划。

俞兴一定程度上仍旧是在通过不同人的表现来确定他们的能力,比如,技术总监葛智杰虽然不扛压,动辄就想撂挑子,而副总监谭睿泽也时不时对他有意见,但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层面,前者表现出的底气明显超过后者。

这种底气或许可以短时间里表演出来,可是,随着开发工作的进行,有没有真功夫就瞒不住了。

会议开了半天,最终还更正了一个内测的时间目标,按照当前进展,五月底或者六月初有望完成当前阶段的工作。

虽说喊出了对标qq的口号,但微信公司开发的产品实际上没有繁复的功能,就是一个简洁的信息通讯,规模体量的预估也没对系统提出过高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俞兴过去一周还驳斥了来自开发团队的意见,坚持要做功能简单的产品,除了开发工作的难易程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鲜明的产品才能被市场快速的记住。

微信后来增加了很多功能,但那是它稳固市场之后的事情,如果己方一上来就盲目对标qq里胡哨的功能,反而会对起步工作造成困扰。

俞兴很确信这一点,也就坚持了意见。

“李总,怎么样?走,去食堂吃饭去。”俞兴伸了个懒腰,招呼思考中的李善友。

李善友的注意力被吸引回来,吃惊道:“你们还有食堂呢?”

俞兴点头道:“当然。”

十分钟之后,李善友坐在沙县大酒店里哭笑不得道:“这就是公司的食堂?”

“真的是啊,我们是长期合作的,直接记账当餐补的。”俞兴认真的说道。

李善友:“……”

他勉强的接受这种说法,又好奇的问道:“俞总,我记得你是学医出身啊,今天上午的这个会议让我觉得你对技术方面也懂不少。”

俞兴瞥了眼副总裁一眼,说道:“李总,咱们公司草创,你又是前辈,就不要搞溜须拍马那一套了。”

“我……”李善友一口气差点没喘过来,微怒道,“我不至于!”

“那我也没你说的那么懂啊,哦,我看的材料都是注释版的,是秘书处理过的。”俞兴这么解释了一句,又说道,“从年后到现在,这有一个多月,我经常和他们交流,没事也会琢磨琢磨,聊几句是行的,你这样的外行看起来就像真的了。”

李善友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外行。

俞兴这时候笑道:“李总,你这样学数学的去互联网公司,我觉得也挺……好玩的。”

李善友是南开的数学专业毕业,但在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里做到了高级副总裁。

“公司当然需要技术,但不是只有技术。”李善友说道,“就好像那个期权,等到公司开始市场运营,负责这部分的团队是不是也需要拿一些。”

俞兴微微点头:“这个到时候再说,市场运营不是很难,我觉得最难的反而是技术部分。”

李善友有些讶异,看了眼俞兴,感觉他是认真的。

他想了想,说道:“一个手机软件的开发……好吧,能看出来公司对开发这一块确实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俞兴明白李善友的意思,解释道:“一个普通软件的开发是不难,但能够支撑一百万、两百万乃至上千万用户使用的软件就很难了。”

李善友笑道:“一万用户不难,一百万用户就很难了,至于一千万用户……企鹅都得为之动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