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爷口中的肃将军、尹大人,常知秀在书塾学国史的时候也略有耳闻。
肃将军名为素英,在先王时任抚东大将镇守武宁,最风光时麾下有七万肃家铁骑,作战勇猛,屡战屡胜,燕人不敢掠其锋芒。
只是肃将军重兵在握,难免功高震主,再加上他性格粗豪,不拘小节,就有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将他的失格言行添油加醋呈报给先王。
先王怒而召回肃将军,一番问询后,肃将军对自己的言行供认不讳,先王下令将其幽禁,反省过错,直到新君继位才得以释放,至今已赋闲在家十几年。
至于那位尹大人尹玄,经历和行径颇似越国范蠡,他是扶助当今王上继位的最大智囊,获封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没多久王上就寻由头大杀功臣,虽然还没杀到他头上,他还是识趣的请辞归隐了。
算算年纪,肃将军镇边十几年幽禁十几年再赋闲十几年,哪怕还能复出,也得有七十多岁了,实在不能指望他上阵杀敌。
尹丞相稍微年轻些,四五十岁,可他还愿意为这个宠信奸佞、鸟尽弓藏的王上效力吗?
相比唉声叹气的常老爷和林管家,常知秀显得很淡定。
她走的是社会主义,根儿里是炎黄华夏,对架空时代的封建国家纷争完全是置身事外的态度。
她没有热血沸腾,也不想投身报国,甚至希望燕国快点把赵国吞了,战争早一天结束,他们这些老百姓也能早一天休养生息。
讨论到最后,常老爷仍是没有搬家的意愿,愁眉苦脸的叫他们退下。
两人走出书房老远,林管家叫住了常知秀:“大小姐,恕我冒昧,我想知道夫子们对此战有何见解。”
林管家到底比常老爷多吃了几年的米,已经坐不住了。
常知秀说:“明儿我去书塾帮你打听打听,他们平时说的话那么多,我也记不住啊。”
林管家有点好笑,略略欠身道:“那就劳烦大小姐了,我还有事,先行告退。”
“好的,林伯慢走。”
送走林管家,常知秀去了缨夫人的院子。
缨夫人一听也慌了:“真打起来了?”
常知秀说:“林管家亲自去县里打听的消息,哪儿还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