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外城的孩子(2 / 2)三千沉浮录首页

他们没再谈这个,融入了伙伴们的队伍里。

他们只是被迫提前拥抱了生活的负重,可他们也都还是孩子,不是吗?

说起来,将这群孩子聚在一起的是一个来自内城的老太太。

老太太曾经便住在旁边,总愿意为孩子们提供些汤汤水水、零零碎碎的吃食。

孩子们聚在她身边,热热闹闹,她也喜欢给这些孩子们讲讲故事,带这些孩子们做做游戏,也好像是领了份育儿的工作一般,无偿的陪护着这些孩子们。

外城没有孤儿院,也不需要育儿所,大人们早出晚归,有父母的孩子与孤儿在平常也没有什么不同。

上学费用不高,但学校也只会教一些基础的文法,而且要是想找位师傅,那是另外的价钱。

学费不亏,因为学校总有些好的渠道,让你能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找到一个师傅。

可以说这群孩子们是幸运的。可惜的是,那位太太如今已经不在人世,她带大的孩子们中,也有许多已经成为需要上工的大人了。

现在还没成年,能有时间聚在一起玩闹的,也就3213他们几个了。

而或许明天,或许明年,再不会有一群孩子能像他们一般,聚在一起玩闹说笑了。

孩子们童趣天真,可真的会对离愁失敏吗?不见得。

孩子们总会出乎预料的比我们想象中更早懂事,对情绪的流转也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敏感。

或多或少的,孩子们总有些预感,只不过这些心绪都隐隐的,不会对外人说,也不会有人能说破。

阳城的构造是环状的,外城为环,内城为圆,城市的空间向地下扩展,所以外城只会比想象中更加庞大。

若是没有代步的工具,别说几个孩子单凭步行,就是成年人日夜不歇的走上十天半个月,也不敢说能将整个外城区完整的走上一圈。

因此,外城建设时,修筑出了堪称奇观的滑道网络,纵横交错。

滑道本身就保持着大约保持着4-30km/h的速率运动。

只要你可以掌握相应技巧,记熟对应路线图,配合上自身的运动,再加之连接外城各层的升降梯,你可以在两小时内,从外城的任意位置开始,到达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正是因为这些便捷的滑道网络的存在,甚至有专门开设的滑道竞速赛事。

专业选手们运用自身的巧智,利用好各个滑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

这个比赛可是内城老爷们最爱看的比赛之一。

不过平常滑道只会在晨间与黄昏运作,其余时间只会维持低速滑道的运行。

而这种滑道竞速的比赛通常会在夜间进行。

二柱在前带路,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外城区没有什么娱乐区域与设施,下工时间座无虚席的破酒馆也少儿不宜。

最有意思的可能还是登上滑道,在轰隆作响的工厂、独具特色的菌殖农场和低矮的平房之间穿行而过。

孩子们便也不动,只忘情的冲着每一位遇见的熟人招手高呼,打扰着他们工作,又很快随着滑道的运动离开。

若是见到废弃的平房和工厂,他们还会跑下滑道来一探究竟。

有些是厂址搬迁,重建民居;有些则可能有违章扩建,正被拆除。

没有人去管这群孩子,孩子们也确实玩得不亦乐乎,似乎将饥饿和苦难通通都驱散,外城区的气氛都好像活泼了一点。

大人们就看着,或许在心里某一个不被苦涩充盈的瞬间,他们也能畅想这群孩子或许可以让外城区多点不一样。

天渐渐黑了,绯红的太阳挪动着脚步,要下山了。

最是精力充沛的孩子,在此时也有些倦怠了。

下工的钟声悠扬,一遍一遍传响。各自带上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和不舍,孩子们终于是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