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东一路都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丝毫没有注意到人群中瘦小的余晖兄弟。他被送别的人群推拥上卡车后,用一只手扶着车厢的护栏,抬起另一只手向车旁边不远处的胜南和秀莲使劲地挥手告别,不久后卡车就绝尘而去。
余晖兄弟和一些小朋友追着卡车的尾尘跑了好一阵子,被远远落下后,才扫兴而归。
农村常说“长兄如父”,尤其是胜南,本就比其他弟妹大了很多,从小就是他带着弟妹们一起长大,在弟妹们心中早已是父亲般的存在。虽然胜南夫妇早就分家单过,但弟妹们的事情他俩从来都不会不管。
此时,大妹胜花已经在谈婚论嫁;13岁的小妹爱花,小学毕业后顺利地升入了镇上的中学。这次送完弟弟胜东入伍后,胜南夫妇顿时从心里感觉轻松了不少,生活一下子又添了些许盼头。
胜东到达部队后没多久,就给家里寄了一封家信。信中除描述了他初到部队时耳濡目染的各种“奇闻轶事”,还提到了他希望尽快完成新兵训练任务,然后就赴前线去参加打击越南侵略者的战争。字里行间,都是胜东对部队生活的喜悦和可能要参与战斗的满心期待。胜东还在信里夹带了一张那时难得一见的彩色照片——他全副武装、独自驾驶着军用三轮摩托的飒爽英姿。
信是直接寄给胜南的,信开头的称呼也是“哥哥、嫂子”。胜南看着胜东信中的描述,也对部队的生活充满了遐想。他为有这个弟弟感到骄傲,感觉弟弟不仅长大了,而且还出息了,仿佛胜东马上就要成为从战场凯旋归来的英雄似的。在一旁一起看信的秀莲,也发自内心地替这个小叔子感到高兴。
余晖和余容从父亲手中抢过照片,凑到一起仔细地端详,只觉得叔叔真是威风凛凛,余容甚至还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长大也要当兵”的想法。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胜南再也没有收到过胜东的来信。国内的报纸上、广播和电视里,到处都在宣传对越反击战中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媒体描述出来的血淋淋的战斗场面、尸横遍野的战场和从战场上抬下来的、痛苦呻吟着的受伤战士们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增进着胜南对胜东安危的担心,初次收到胜东来信时的喜悦,此时已经荡然无存。
胜南去问过村里同去当兵的那几个人的家属,他们也都说没有收到过来信。胜南只好去镇上问同样当过兵的李刚,李刚告诉胜南说,据他所了解,出于严格保密的需要,准备参加战斗的部队是不允许士兵给家里写信的。
从未经历过战争的胜南,此时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逼近和对亲人身处战场的担忧。
他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中,秀莲见他回来,就问他打听的情况怎么样?胜南便对秀莲说:“李刚说战斗部队为了保密,不允许士兵给家里寄信。”
“那胜东是不是已经上前线了?”
“可能是。”
“胜东可千万不能出事,一定要平安回来……”秀莲不禁更加担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