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计划(1 / 2)三国:开局一张顺手牵羊首页

按照先前陈封与曹操的约定,曹操将会在12月27日,也就两天后将手中的诏书公之于众,随后召集天下诸侯豪杰,一同前去讨伐董卓。

陈封把自己与曹操商量的计划告知两人后,也与两人开始商议是否要加入曹操即将发起的讨董联盟、

张辽得知这个的消息后,回想起自己被董贼杀死的那些同僚,复仇之心也是熊熊燃起,当即道:

“讨董乃是天下大事,我认为我们应当与诸侯们一同前去讨伐董卓!”

“那将军可否清楚,那董卓手下有多少能战之兵?而我们此时又有多少能战之兵?”

荀攸并没有直接反驳张辽的意见,而是笑着询问起敌我双方的实力。

他跟陈封一同回来的路上,已经从陈封口中得知张辽手下也不过才一千士兵,根基非常浅薄。

张辽也被荀攸的话语拉回了现实,此时也冷静了下来,讪讪地回答道:

“额……,我军大概有一千多精锐士兵,至于说董贼,那家伙此时至少也有数万兵马。”

“没错,我们手中此时也就一千士兵,即使是带着这仅剩的1000士兵加入了曹操的讨董联盟之中,说实话我们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更大的可能,还是白白丢掉我们麾下士兵们的性命。”

荀攸简单地分析了一下形势,让张辽也更清晰了参加讨董联盟可能的结果。

如荀攸所言,出身军伍的张辽也非常明白,在上万人的作战之中,自己这一千人也只能打个水花罢了。

更何况他麾下的士兵们还没经历过几次实战,如果冒然踏进残酷的万人战场,这一千人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

张辽此时也不禁苦笑着道:

“荀先生,哦不,荀军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这种天下瞩目的大事,我们就真的按兵不动,不做出一些反应吗?”

荀攸的表现让张辽也算是认可了荀攸的才能,但年轻力壮的张辽也有着建功立业的想法,他很清楚十八路诸侯讨董,很可能就是自己等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这一次讨伐董卓成功了的话,那么所有参与了讨伐董卓的联盟的成员,都必然会扬名立万,即使是京城中的天子,也会对功臣们大加赏赐。

功成名就,不过如此了。

陈封则出言回答道:

“张辽兄长,你也别太着急。还请你等待公达把计划说完,我相信公达白白浪费这个好机会。”

荀攸也是笑着对张辽点了点头,他先前与陈封就对讨董联盟先讨论了一番,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

张辽也只好询问道:

“那就请军师说说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吧。”

荀攸也不墨迹,将自己与陈封讨论过后,一致认同的计划说了出来。

事实上,荀攸与陈封在对待讨董联盟这件事情上,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陈封对讨董联盟比较悲观,态度也比较保守,且陈封在获得了奇谋这个有利于种田的技能后,此时也并不希望带着羽翼还未丰满的队伍去参加水很深的讨董联盟。

他更希望在讨董联盟存在的这一年时间里,与张辽一同安心种田,至少将队伍的规模扩张到5000之数,陈封可能才会选择外出参与战斗。

对此荀攸自然并不认同,他认为讨董联盟不仅仅要参加,还要大张旗鼓地参加,并争取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利益,让诸侯知道自己等人的存在。

在荀攸看来,诸侯讨董是足以改变天下大局的大事,想要把握住接下来天下的走势,参加诸侯讨董必不可少。

不过,荀攸也不认可带着仅有的1000人马加入讨董联盟是个正确的选择。相比起陈封认为带着士兵就地休息,就地发展的选项,荀攸反而更希望带着1000兵马在讨董联盟附近待命,以待时机。

两人经过一番讨论和妥协之后,也达成了一个比较折中的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三人之中,伯贤与另外两人中的一人去参与讨董联盟,剩下一人则带着士兵将蔡家借给我们的地建立成我们的大本营,并就地发展。”

听完荀攸说出的计划之后,张辽则询问道:

“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不能带着兵马与董卓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作战吗?”

陈封则对此回答道:

“这个倒不一定,张辽兄长你如果愿意与我一同前去讨董联盟的话,我会争取让曹操让兄长你带上一支队伍,去一展身手。但士兵的精锐程度和数量,恐怕就要略逊于兄长的队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