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天下讨董大将军(2 / 2)三国:开局一张顺手牵羊首页

“多谢盟主,辽不甚感激。”

袁绍想了想,觉得这样的奖励给予一个立下大功的将领,似乎有一些吝啬,不足以彰显自己盟主的恩典,当即补充道:

“辽此次立下大功,我认为还当赏赐1000两黄金,这般我才认为足以彰显我等有功必赏。”

这样的意外之喜让张辽也有些意外,他看了一眼旁边的陈封,见陈封点了点头,方才答谢道:

“多谢盟主赏赐,辽定会在接下来讨伐董卓期间尽心尽力。”

袁绍此时也满意无比,区区一千两黄金而已,对于他这个渤海太守而言,只不过是小钱罢了。

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将领而言,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财富,足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袁本初善待人才了。

这传出去,也算是一个美名。

另一边,陈封自然也看出了袁绍的意图,不过他与张辽本就缺钱,此时袁绍既然愿意当冤大头,他和张辽自然是乐意收下这笔意外的横财。

有了这一千两黄金,别的不说,陈封和张辽接下来带回那三千士兵,也能有足够的财富养得起这三千兵马了。

在众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坐在诸侯末尾的刘备,则有些羡慕地看向了曹操所在的位置。

一旁的关羽此时也暗叹一声,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时机算是错过了。

张飞更是有些气愤,认为自己的兄长能力明明胜过那张辽,却被那张辽抢走了名头,此时有些不忿。

在这个年代,名声同样是非常重要,就如同现在有人知道刘玄德之名,所以刘备走在哪里都吃得香一般。

有了一个在诸侯之间出名的名声,你走到哪里都会有诸侯看重你。

如什么王佐之才,卧龙凤雏这样的言论,其实也是一些有意酝酿出的名声,希望能够有雄才大略之主看重自己罢了。

真正的隐士,在这个消息本就不流通的年代,怕是连名字都不会出现在历史之上。

陈封此次让张辽借助诸侯传播名气,也有一定程度上是提前造势。并为接下来王司徒在朝中的操作,提供便利。

按照先前王司徒信件中提到的内容,王司徒会寻找时机为张辽和陈封提供一个封疆大吏的机会。

而想要成为封疆大吏,名气,才能,出身,这三点,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能拥有三点中的两点,就有机会借助朝中的原作,博出一个封疆大吏的机会。

陈封与张辽都不是出身于大家族,想要成为封疆大吏,除去能力的需求这一点可以由王允来掩盖外,名气,无疑就是两人目前最为需要的一点。

……

完成了对张辽的赏赐后,诸侯们也终于是重拾了讨伐董卓的决心,开始商量接下来该如何进兵。

但在商谈大计的途中,由于诸侯之间的矛盾,以及利益相关的诉求,最终诸侯们还是没有做出一个如何进军的方案。

谁都不想成为先锋,毕竟先锋要损耗的兵力,可是在战斗中最多的。

正是因为诸侯之间的龌龊,导致诸侯们失去了汜水关守将华雄死去后的真空期,失去了夺取汜水关的大好时机。

在诸侯们议事的同时,华雄被张辽斩杀的消息,也被汜水关的残兵败将们,传回了洛阳城中,让还在享受的董卓,瞪大了双眼,急忙召集李儒和吕布前来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