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辞职报告。”佐藤优三冷冷地甩下这句话,一脚踹开门。
新潮社在下辖的一个小报上刊登了责消息,在最不起眼的模块。
内容大致是因为工作不利,一位无名部长自愿辞职。
不过,没有人关注这些。
现在,最火爆的热点只有两个——新锐作者夏目卡夫卡与他的杰作《洛丽塔》。
《洛丽塔》与她的作者实在是历经磨难。这本书先是在5月5日后的几天,因出色的剧情与极强劲的噱头在纯文学读者中小火了把。
又在发酵一段时间后,因书中剧情的争议性,被不喜的读者,各大小报,视频博主群起而攻之。
一度沦为墙倒众人推的三流媚俗犯罪作品。这本书的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也从前途光明的新人作家变成心思可疑的犯罪预备役,无比油腻的恶心作者。
但今天,五月二十日,一切又都变了!
早晨那一篇被文艺家协会附上签名的公告后,各大文豪表示对《洛丽塔》这本书的赞叹,对卡夫卡这位新人作者的欣赏也是络绎不断。
一日之间,夏目卡夫卡与他的《洛丽塔》风评彻底反转。
也有无数此前并不知晓这些节奏的人,忍不住心里好奇,又购买了一本。
忽地,《洛丽塔》又迎来一股购买潮。
认真阅读完这部前些天小报称呼的“恶魔之书”的读者,即便内心对其中不道德再不屑,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的文学性确实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更不必说,那些本就对文学中的道德不怎么在意的读者。阅读完这本书,这些人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将夏目卡夫卡供上神坛。
夏目卡夫卡这个迄今为止也只写出一篇短文,一部长篇小说的新人作家俨然变成踏入霓虹文坛中心的一流文豪。
此前那些参与过批判夏目卡夫卡的小报们,现在后悔的恨不得将那几个最早参与的狗仔碎尸万断。
但现在说什么都太迟,只好用血脉里就加点到MAX的技能道歉。
媒体们改了风声,网络环境也大大改善。现在的网络上,《洛丽塔》成了极度两极分化的一部特殊作品。
喜欢它的认为,《洛》这样一篇与众不同的杰作,如果只看载体的色欲罪恶吸引眼球的故事。无疑是将宝石丢去,只欣赏空盒。
它承载的美感,时代感,艺术的独创性,对人类欲望的探究,对一切思想的批判才是这淫秽外壳下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内核。
不喜欢的人则认为,《洛》这一篇小说,虽然的确写的很好,但它文字的美感却带来更大的问题。
书中的恶魔亨伯特在卡夫卡特意采用的不可靠叙事下,肆无忌惮的带读者前往不该去的地方。更可怕的是,令人销魂的美像毒气一样从书中散发出来,让哪怕最警惕的读者也感到无力抵抗。
《洛》本身确实对亨伯特与洛丽塔的批判,但是它过分优越的文笔让人很难注意到这些。《洛》是一个双刃剑,既是真正伟大的天才之作,又是剧毒之物。
两极分化的读者们激烈的争吵着,《洛丽塔》也总算回到应有的位置上——一部惊奇的人性魔镜。
也在这时,《洛》的出版社桃源社总算后知后觉的爆出一条重磅消息。
《洛丽塔》的作者夏目卡夫卡老师绝对不是恋童癖。
他今年才十五岁,没有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