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10月21(2 / 2)1977:中年逆袭系统来太早了首页

要来了!

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人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考生竟达570万人!年龄最小的十三四岁,最大的足有三十六七岁。

报纸上挥挥洒洒,不知道写下了多少埋藏在心中的感慨,入目一眼皆为触动。

而受时间、教材、考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考试不便全国统一进行,而由各省、市单独组织安排命题、考试和阅卷等一系列工作。

咚咚咚!

阵阵敲门声让李茂即刻起身。

打开门便看到了同样一脸兴奋的常青。

“舅舅他们都在学校要在今天照个相!快走啊!”

“好!”

李茂穿上外套,骑着自行车驮着常青一路直奔学校杀去。

隔着老远他就看到了一大群人,其中刘嘉正站在校门口冲着李茂招手。

海鸥牌120相机就跟个铁盒子似的。

看着其貌不扬,但绝对是这个时候最为珍贵的物品之一,而整个滨海小城之中这个相机不超三个。

李茂就站在二排,也就是刘嘉的身后位置,他身旁左侧是常青。

所有人泛起浓厚的笑容,看向相机的目光都是一样的,在此刻留下了这段岁月中李茂第一张照片,这是他岁月的痕迹。

留下了所有人的笑容,包括她,也只有她侧着头,目光深情的望着李茂。

与此同时,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出现瞬间拉响了整个小城市内的考生血液。

仅仅两天这本书从几百套直接卖到脱销。

为了能早日得到这套丛书,在新华书店门口出现了全家出动连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印刷厂也是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

正是因为这套丛书,那些被文革耽误了的青年人的命运,从此有了改变。

排队的人群里除了青年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来书店的目的就是为了抢购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有的甚至全家出动,为了能多买几套,寄给远在江西、安徽、云南等地的亲人,那里亲人们正翘首以盼着能早日得到这套自学丛书。

而这时候最有趣的事情就是朋友互相借书。

自然也出现了一句话:书与老婆恕不外借。

寒风刺骨吹红英,百万学士奔考场。

这是壮观的,也是令人感叹的历史画面,李茂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感慨万分。

...

“你要考北大?不会是奔着小玖去的吧?”,方春华笑眯眯的从厨房端出一锅汤,放在餐桌上后看向李茂。

就连李立国都笑意盈盈的看向儿子,这点小心思还能瞒得过他们二老嘛。

“也算,毕竟约定好了。”,李茂端着饭碗说。

可是方春华坐下后看向李茂认真的问道:“那小青呢?儿子,你现在是不一样了,但老妈告诉你做人不能这样,脚踩两条船这要是放我们那个年代你都得被抓起来,然后枪毙!”

李立国摆了摆手:“哪有你说的那么邪乎,不过也在理。”

二老对视后点头,随后又看向李茂要寻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