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小学事毕,群臣非议(2 / 2)再造大汉:从抱紧女皇开始首页

他现在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呆了。

“太后,陛下学习一天也累了,儿臣也不过多打扰了,就先告退了。”刘祜一脸儒雅恭敬揖礼。

“祜儿,你能过来请安我很是高兴,以后也可以多来这永乐宫,以你的聪慧,也可以多多影响陛下。”

“儿臣明白了!”

“我呸,跟你学习......难道学习不忠不孝之道,臭不要脸的.......”刘隆看着刘祜的做派,真想啐他一脸。

“祜儿,以后便让特进邓弘去南宫教授你学习,此人大才,望你能跟随他好好读书。”

邓弘生性节俭,以研习欧阳尚书闻名,乃是名士。此时他为侍中,一直居住在宫中,倒也很是方便。

刘祜内心惊讶,便恭敬揖礼:“诺!儿臣定不负太后之恩!”

走出永乐宫,刘祜远远地看着,内心越发的气愤。尤其是想到刘隆和邓绥亲吻的样子,更是让他难受不已。

今天来到永乐宫,本就打算和邓绥好好拉近距离,却没想到还没说多久,就被打断了。

郁郁寡欢的他,叹了一口气,转身去往了南宫。

“机会......不知道我刘祜是否还有机会......”

......

此时的邓绥,由于已经掌握了尚书台,加之邓家在朝中的势力,早已稳固了朝局。因此,最近以来,她也已经不是每日都去上朝了。

一般性的事务,都是在外朝决断,由三公和九卿召集百官商议,然后形成决议上报尚书台,再将结果移交邓绥。

只有重要的事情,邓绥才会在尚书台和相关大臣决策。

甚至遇到一些重大国策之事,还会举行百官投票制度。

更重要的一点,朝廷百官奏事通常也可以经尚书台之后直接呈送过来,尚书台也是直接绕过三公,直接向九卿下达命令。

在这一点,在刘隆看来,已经是极为先进的制度了。

这几日,外朝之中,却因为一件事情,不断被百官上疏。

此刻,百官朝会殿中,梁洧、徐防和尹勤皆坐于前,听着下方百官奏事。

大多上报的事情也都是一些小事,三人也能很快达成一致决策。

“今日议事就到这里了,若无其他事宜,各回本质处理事务。”尹勤朝着身边的梁洧点了点头,随后看向百官,说了一句。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响起:“司空,臣有本上疏。”

说话之人正是太常魏霸,尹勤看了一眼,说道:“魏太常何事?”

“司空,六月已然过半,气候炎热,天下依旧大旱,水患之灾根本没有任何迹象,可否停止大兴水利,减轻百姓劳役。”

徐防眉头一皱,内心很是烦躁:“都几天了,还在提这件事情,真是没完没了了!”

“臣附议!太常所言有理,及时停止劳役,可以减轻国库压力,也可让更多劳力投入到夏耕之中。”

“臣也附议!”

很快,又有许多官员附和上疏,纷纷响应魏霸。

周章内心冷笑,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便大声上奏道:“臣认为,太常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司徒、太尉、司空您三人您是否认真考虑一下?”

就在这时,梁洧微眯的眼睛忽然睁开,笑着说道:

“百官上疏已经几日了,这件事情我看也是有些道理,昨日我也询问了太史令天象,得到的答案也是无雨无灾。”

“哦,梁司徒竟然如此细心,倒是让我有些汗颜。”徐防笑了笑,轻声说了一句,内心却是有些恼火。

“这梁司徒,诚心找事?竟然和这些上疏之人站在一起......”

尹勤在一旁,没有说话,而是看着两人内心冷笑。

徐防表情没有半点波动,依旧随和地说道:“众位勿要争吵,你们的意见我们会上疏太后!”

......

太阳高高悬挂在半空,空气中散发着闷热。

此刻,刘隆正站在永乐宫前,仰头安静地看着。

“隆儿,你站在那里干什么,快进来......”邓绥放下手中的竹简,关切地说了一句。

“母后,我在看天......”

邓绥有些疑惑,问道:“怎么了?”

“大雨快来了......”刘隆朝着殿内走了进去,神情凝重道:“母后,雨灾来临,我很担心大汉的百姓......”

邓绥这几日也是颇为烦恼,六月以来天气烈阳高照,她不禁也有些怀疑当初的决定。

“我儿如此肯定?”她看了看外边的艳阳天,内心疑惑。

刘隆早就知道,这几日外朝之中传来的议论,还有邓绥心中的不安。

但,他并没有半点慌张。

越是到这种时候,才能越体现他天梦的神圣之意。一旦大雨降落,那么他在邓绥的心中,将到达一个无与伦比的位置。

甚至,在百官的心中也会成为圣君之姿。

若是能够形成这种局面,那么太学之中的儒学士子,迟早会将他的事迹经过口口相传,散播去民间。

逆风翻盘的兴奋感,早就充斥了他的全身。

刘隆没有正面回答邓绥的问询,双眼流出一抹浓浓的伤感之意。

“母后,儿真希望上天别降大雨,这样我大汉的百姓能少一分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