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
对于苏晨而言,这大概又是平凡且枯燥的一天。
将劈好的柴塞进灶膛内,用棉絮将其点燃。
往锅里倒入少量的米和小半锅水。
再蒸上两个馒头。
这便是他的早餐。
在烧火的间隙,他也没浪费时间。
念上两遍《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鉴于自己的学识距离师父还有十万八千里。
苏晨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上午,学习《易经》或者《道德经》。
下午学习《参同契》或《梅花易数》。
晚上学习《悟真篇》。
对国学感兴趣的人们或许早就对《易经》和《道德经》耳熟能详了。
包括苏晨也是如此。
但是《易经》作为万经之首,《道德经》作为道学鼻祖,绝非你读上几遍原文,看了几篇释义和讲解就能真正理解的。
尤其是《易经》。
古人说:不为良相,当为医卜。
也就是能够领悟《易经》真谛之人,即便做不了官,也能当医生或者是算命师。
因为《易经》是一通百通的。
尤其是在古代文化这一块,就几乎没有一块不牵涉到《易经》。
现代一位旅居北美的易经大师吴怡说:人生是一场游戏,《易经》就是游戏的规则。《易经》玩的就是我们的知识、智慧、经验,历史上多少人借《易经》来愚弄别人,有智慧者懂得用《易经》来修养自己。
所以,《易经》是常读常新。
若是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和体悟,就说明你是真的读进去了。
师父曾说过如何学习《易经》:
老子讲无为,庄子讲无用,禅宗讲无心。
要把所有的既有观念放在一边,以“空”的姿态进入《易经》。
换句话说:一个没有存着成见的人去读《易经》,才能随时随地看到新东西。
很多人想到“易经之山”里去挖宝藏。
想到自己可以去帮人算命,或者预测未来。
存着鲜明的目的或是主见,自然无法窥见《易经》的全貌。
尔后老道士点了一下苏晨的额头又道:
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积累不多的时候,大船是浮不起来的,只要积累得多,结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听了老道士的教诲,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苏晨连忙称是。
一上午的时间在他的默诵之下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换成了米饭配青菜。
食物虽简陋,但内心充盈。
当真正进入到这种玄妙的修行状态之中,在旁人看来的清苦,对于苏晨来说却甘之如饴。
吃完饭后午睡一小时,
然后进入下午的学习阶段。
等到了夕阳西下,金黄色的竹海在火烧云下翻涌之际,苏晨站起身伸了個懒腰。
他决定好好运动一番。
劳逸结合,方能有益身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