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御史台、地方官吏上报,还有什么途径?
而且哪怕是御史台,都未必会上报上来,因为那时的胡惟庸,在所有人面前就是深得他宠信,掌握大权的宰相,御史台真的会因为这个来得罪胡惟庸吗?
尤其是这件事到时胡惟庸提出来后,他必然是要同意的,下面那些官吏,会不会把他的同意当做一种风向?
朱元璋想得很多,这也是他经常教导朱标的,任何决策,尤其是国策都要三思而后行,思虑清楚前因后果,以及一切影响,才能决定的。
如今朱标说的,确实各方面都很好,但他考虑的远不止于此,具体的实行,地方的监督,预计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有可能带来的破坏与影响,都是他必须要心中有底的。
而这些,又回到他前面想的那个问题,他不想要成为瞎子与聋子,那么他心中所想的那个机构,是不是要成立才行?
但是这样一个机构,如今他也只是一想,具体是什么样的,怎么运行的,朱元璋心中是还没有想法的。
如今问题就回到了这里,他必须要弄清楚商人的管理,商税的制定,如何通过商人行商,让大明更加富裕,以及这个独属于他自己,独属于皇帝的这个监察机构,又是什么样的。
这几个问题他如今没有解决,朱元璋哪怕此刻很心动,他都只能克制。
这次朱元璋是被朱标给真的惊住了,前面听朱标这个驿道的法子,本以为是独立的,最多是和商业一起的,如今看来,是他肤浅了。
这个法子,完全就是朱标为胡惟庸量身定制的,就等着胡惟庸跳过来,然后开始进行。
也难怪朱标在提出来后都没有持续跟进这件事,后续没有再问他是什么想法,原来朱标在这里等着他。
原本的无本修建驿道,到如今同时达成他一直想要达成的目的,朱元璋都不敢想,眼前的朱标,还只是一个连十七岁都还没有满的朱标。
这样的谋划,朱元璋敢说,朝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布局得这么远?
朱元璋看着朱标,心中格外的欣慰,他处理事情更擅长直接动刀子,如今朱标与他是不一样了,这脑子用起来,他反正是一点都跟不上了。
“老大,你说的这些,说得都非常好,咱也认同,以你说的这个方式,能够达到咱想要的结果。
但是咱现在不能答应你,咱需要思考清楚,全面理清楚后,才能决定这个事要不要开始实行。
咱知道时间紧迫,咱尽快理清楚,同时这件事你再好好想一想,具体的操作该怎么进行。
这次咱们父子齐心,将这件事尽快定下来!”
朱元璋现在彻底将朱标当做大人来看待了,尤其是这一次,是他和朱标的一起联手,朱元璋决不能允许失败。
朱标看着朱元璋严肃的样子,会心一笑。
“老爹,你要捋清楚可以,不过时间不要耽搁太久,这件事,早解决早了事。”
朱标说完,端起茶杯,朱元璋满脸笑容,端起茶杯与朱标碰在一起。
大明皇帝与大明太子联合的首秀,两人都是无比的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