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的阳光中,忽然闪动起五彩的光芒。
那是一只修长的大虫子,垂在身体两侧的翅膜。
扇子形状的翅膀,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褶皱,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多彩的虹光。
国王立刻被吸引,永远昏暗的巢穴中,久违的光彩万分夺目,令它难以忘怀。
这是这场狩猎行动最终的战利品。
收获它的,是一只外形几乎相同的虫子,它昂着头肢,高高举起颚钳上的猎物,仿佛带有某种宣告的意味。
国王拦住了胜利的队伍,它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同伴。
几乎是蚂蚁和隐翅怪客的结合体,头胸几乎保持着蚂蚁的模样,后胸结节以后,却长出了九节修长的尾腹。
胸肢背后的革甲缝隙中,露出一角翅膜,代表它成功遗传了亲代的飞行能力。
这是一只发育成功的嵌合体。
是经历了重重筛选,成功适应了生存环境的新型蚂蚁。
国王大喜过望,这只体长超过它两倍的虫子,就是它心中一直期待着的成果。
但单独个体还远远不是一个成熟的物种,只有通过生产,将身体性状稳定地遗传下去,才是新物种走向成功的标志。
它的国王正好有办法,但国王面临着一个选择。
这场战斗收获了一对怪虫和它们抚育的虫卵,但蚁后生产的蚁卵同样可以补充它的种子。
国王最终选择了更激进的选项。
或许相同的外来的基因可以让新蚂蚁的表征更加巩固。
新蚂蚁对国王排出的生产激素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并没有因嵌入的外来基因而发生改变。
它顺利地发育成了新的后蚁,小叮当。
它的体型长得更大了,腹部明显膨胀,头部和胸部却相对有些萎缩,它把足肢伸到背部,将前端的革甲和两对窄长的膜翅全部摘落,迅速开始了生产工作。
密切关注着这一切的国王却有些傻眼了。
它清楚地记得,那对在阳光下泛着虹光的扇形翅膜,与小叮当的两对窄翅完全不同。
难道这两只怪虫,与那只隐翅怪客不是相同的物种吗?
也许是小叮当的基因在发育时发生了一些改变,国王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事实证明,它的选择确实过于冒进了。好在,这是两种相对近缘的昆虫,它们之间的基因差异,远远没有与蚂蚁之间的距离那么远。
小叮当的生产效率非常高,甚至超越了原种的蚂蚁,每天都能产下上千只卵,但它的后代,能够通过工蚁筛选的,比例却更低。
这是一种抽奖式的生产,基因的嵌合似乎完全没有规律,在黑盒般的生产器官内随机地组合。
有时会有好几只幼虫被工蚁送进哺育室,有时好几天都没有一只,全部变成了蚁群的营养。
当秋季来临的时候,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上百只新蚂蚁陆续加入了地面上的觅食部队。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新蚂蚁和蚁群之间,出现了隔离现象。
国王用蚂蚁胚卵生产出的种子,无法与这些新蚂蚁结合,它们虽然成功发育成为后蚁,但它们生产出的第三代胚卵,根本无法孵化。
但它无法停止,它实在不甘心放弃这些已经展现出进化特征的新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