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却道:“我们没有算错,出错是他看了不该看的相。”
“谁的相?”
“汉世子。”
朱棣眯起眼,冷声道:“说下去。”
道衍:“那一日,袁珙与皇甫仲和一起在鸡鸣山上观星,却看到了汉世子一行人。”
“袁珙见到世子的面相之后,连说三声‘天人也’。”
“回到家中,次日袁家说他半夜去世。”
“死前给了一句批语。”
朱棣立刻追问:“什么批语?”
道衍在纸上写道: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入沧溟便化龙。
朱棣拢起袖子:“沧溟也就是大海,你放他入大海,就是为了见一见真龙?”
道衍反问:“陛下难道不想自己的孙子成龙吗?”
“不想。”朱棣先是否定,尔后改口:“咱不想这条龙成。”
说完这话,朱棣一阵泄气。
他有些难过。
这句话实在偏心偏到姥姥家去了。
可是他也没办法。
朱瞻壑是真龙,难道是要继承大统?
汉王的儿子继承了大统,那岂不是汉王要继承大统,是不是要手足兄弟相残,来一场大明版的玄武门之变,还是再来一场靖难?
“陛下只看到了批语的后一句,怎么没有见到前一句。”道衍提醒了一句。
朱棣想起探子传过来的消息,也想起朱瞻壑推算出的力学理论,还有那足以动摇儒家“天人感应”之说的理论。
“瞻壑他确实不是池中物。”
朱棣无奈的吐出一句话。
道衍邪魅一笑,问道:“现在陛下觉得臣该不该放任世子出海?”
宗室私自离开封地,没有旨意到处走已经是大罪。
更不要说偷偷出海了。
当年朱棣的亲弟弟周王被朱元璋贬到云南的理由就是“私自离开封地”。
现在朱瞻壑私自出海,更是罪无可恕!
即使朱瞻壑的父亲汉王朱高煦立下天大的功劳,朱棣只要愿意,都可以将他们一家子贬到云南去。
朱瞻壑是不是池中物,是不是真龙……
对于朱棣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即使是真龙,他也可以黜龙!
只是……
“这样对瞻壑是不是太过分了。”朱棣低声呢喃。
道衍似是早已意料,反而笑道:“陛下既然不忍,不如改立汉王为太子,汉世子为太孙。”
“太子休养生息,好圣孙锐意进取。”
“改成汉王锐意进取,汉世子休养生息……”
“不过是顺序变一变。”
朱棣抬起眼帘,冷笑一声:“江南占据天下八成的人口和财富,他们已经忍了我这个燕逆,难道还能再忍一个类我的汉王?”
道衍也只是淡淡道:“永乐一朝的一甲都是南方人,北方的考生多为三甲。”
“一甲连续多年都是一个地方的学生。”朱棣冷哼道:“真是把朕当做了傻子……”
道衍双眼微微睁开,心中微动。
“这就是臣要放任汉世子离开的缘由。”
朱棣疑惑地看向他,完全想不通里面的关系。
道衍语不惊人死不休。
“只有这样,世子所创理数学,臣才可以占为己有。”
朱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