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战前(逃兵)(2 / 2)穿越明末,拿着手枪杀建奴首页

可这并不代表,张渊打算放过那两名逃兵。他看着刘建,命令道:“留下一排战兵,等我们出城后,再全力搜捕那两名逃兵!不管他们藏在哪,也要给我抓回来!”

“是!”

刘建领的命令,便去安排抓捕逃兵的人手。与此同时,张渊也努力控制自己,调整好表情。

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张渊依旧是往日那副淡然的表情。只是平静的表面下,心中却早已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进来一个月的时间,新军发展的速度太快。

虽然招兵时,对新兵有严格要求。但这也很难从根本上避免,有滥竽充数的人,混进队伍。

就如这次逃兵事件,万幸发生在战前,若是发现在战时,那造成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往往一个逃兵就会带动一群人,甚至会引发全线溃败。

就如五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二年二月到崇祯十五年四月期间。明朝与建奴,在松山、锦州地区爆发的松锦之战!

明朝之所以会败的如此彻底,除了洪承畴指挥失误,被皇太极截断了粮道外。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大同总兵王朴,在回撤杏山的路上,在遭到建奴截击后,非但不组织队伍抵抗。反而率先当了逃兵。以至局势瞬间糜烂,数万明军马步争驰,自相践踏,赴海而死者,更不计其数!

皇太极更是抓住时机,一举击败了明朝军队,俘虏洪承畴。获得了宁锦之战的胜利。

虽然事后,“首逃”王朴被议罪问斩。但造成的后果,却难以估量。

宁锦之战过后,明朝花费重金修建的宁锦防线名存实亡。从此以后,大明军队彻底退出辽东地区,只得龟缩在山海关进行防御。

而建奴却凭此一役,成功打通辽东与关内之间的战略走廊,打开了通往中原的门户。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就连后来《清太祖实录》中,都记载了清太宗皇太极,取胜后的喜悦。

“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砍伐,则大树自倒。朕今取关外四城(锦州、松山、杏山、塔山),进而可攻克山海关。明国精兵已尽,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

由此可见,逃兵影响的,绝非只是一场战斗的胜负。甚至会影响到,历史发展的走向!

而要想杜绝逃兵。张渊觉得,除了要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还要在募兵时,对兵源的标准,进行严格把控!

除此之外,也要在平日的训练中,加强对新军的文化教育!要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心念及此,张渊草草吃过午饭后,便一头扎进屋内,制定接下来的整军计划。

直到天色将晚,他才从屋里出来,命令队伍集合,准备开赴十里在的树林,围剿建奴的走私粮队。

当队伍集合完毕后。

看着整装待发的战兵,张渊心中顿生豪气,抽出腰间配剑,大声喝道:“诸君请随我一起,杀建奴,灭奸商!今晚定让他们,血债血偿!”

简单明了的口号,不但更容易理解,还更富有感染力!

被这股气势所感染的战兵,皆齐声高喊起来!一时间,气势恢宏的号子声,响彻整个堡内。

就连堡内村民,也都被这气势恢宏的口号,喊的激情澎湃!

眼见气氛已烘托到位,张渊这才再次大声喝道:

“出发!杀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