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1.有钱买不到房(2 / 2)重返希望年代首页

云州这时的人均住房面积才3平方多点,东湖新村、五羊屯也不见有人出手。

当初在阿妈面前夸下海口,倒是忘记了现在才92年,十分头疼。

和周家伟等消息,住白天鹅是合适的,送走两人,陈石仔发现,自己都要找地方住。

毕竟三百多一晚,太奢侈了。

兜兜转转,还是来到了南端驻省办事处招待所,因为有些招待所,有独院。

自己成天摆弄乐器,不住独立住所,很容易打扰别人。

尝试着用雷话和前台搭话,果然得到了热情回应,几句就套出了主任的情况。

这年代,在省城遇到野生的家乡人可不容易。

给主任塞了个五百的利是,陈石仔顺利的租到独院,包月1200,但遇到领导来住,需要临时换房。

他欣然答应,虽然知道价格还能低,可犯不上。

说的独院,其实也不大,连院子一百二十三平方,房子七八十平方。

有卫生间,办公室,会客室,小餐厅,五脏俱全。

独院里还有电话,当然是分机。

更重要的是,办事处还有对外营业的餐厅。

找到常住的地方,就要把电子琴、电吉他搬来,于是,这天下午,陈石仔买了两瓶好酒,拿了条塔山,再次去了德叔家。

进门被德叔两口子好一顿埋怨,自然嫌他带来的东西贵重了。

今天因为来的匆忙,也不是周末,没有詹小翠两口子。

两老一少,就着他带来了烧鹅、白切鸡,还有阿婶抄的两道菜,爷俩又喝上了。

老年人嘛,话题就那些,先说说当前形势,再顺带回忆一下过往,然后就是儿孙。

等说到詹小翠,陈石仔才反应过来,和堂哥一个系统的,都是供销人!

市里的供销社不好过,省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果然,德叔也说小翠姐的工资难发,在想办法干点别的。

正头疼堂哥每次去禅城拿货不方便呢,这不简单了?

“小翠想在白马拿个铺面……”

老头儿话说到这里突然就断了。

“钱不凑手是吗?我有。”

德叔也是陈石仔的大恩人啊!要是没有上船,第一桶金可得费劲。

可正因为在船上,好像啥也没干,两百多万就来了。

“啊,不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我们自己想办法。”

知道就行了,他也没和德叔纠结,明天直接找小翠姐就是。

按理说德叔家应该不差钱,他虽然下船了,可儿子还在船上。

老一辈的海员,那真的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海的。

轮机技术落后,遇到风浪,要是轮机故障停机,真就是听天由命,丝毫办法没有。

或者故障停机遇到风浪,也是一样。

因此,国家也没亏待他们,工资虽然只比其他多数行业高一点点,但出海就有补助。

陈石仔记得,父亲七十年代时,平均月收入就有两百多元,几乎十倍于陆上工人。

除了这些,对于海员还有优待,比如各种票,基本都敞开供应给海员。

国家也在想方设法,补助这些拿命为国赚外汇的汉子。

因此,按理说德叔家不该缺钱。

算了,这是人家的家务事……

一顿酒,喝到差不多九点,陈石仔才拿上琴,叫了出租回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