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十几天,漂母每天给韩信带饭,韩信很感动,对漂母说:“以后我要是发达了,一定会重重报答你的”。
不说还好,这一说,漂母反而生气了,她说:“瞧你那熊样,一个大男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能发达到哪里去,我是看你可怜,曾经也算是王孙,现在落到这个地步,居然还说大话,要报答我,你先养活了你自己再说吧”。
韩信这种落魄劲儿,不但漂母看不起,连市场上卖肉的屠夫也瞧不起。
别看市场上的屠夫地位卑贱,但是好歹他们也是靠劳动生活,他们对韩信这种落魄子弟是最看不起的,饭都吃不起了,还带着剑装大爷,和清末的八旗子弟一个熊样。
因此,在众人的怂恿之下,有一个屠夫站出来挡住了韩信的去路,挑衅的说:“韩信,你整天腰里佩个剑,你以为你是什么武士吗?你要真是武士,来,朝我肚子上刺一剑,如果你不敢,那就从我裤裆子底下钻过去”。
面对如此羞辱,韩信用几秒钟时间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情绪,然后乖乖的从屠夫跨下钻过,引发路人的哄堂大笑。
对于韩信来说,这不是什么忍辱负重,这只是弱小无助。
一个外地人,逃难到淮阴,举目无亲,身无分文,还有老母亲要侍奉,面对地痞的欺负,他能怎样,真的一剑刺过去,那等着韩信的就是牢狱之灾。
以上三个故事,都是司马迁到淮阴去搜集过来的,如果没有后来的秦末大乱,如果刘邦不接纳韩信,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这些故事,也永远不会有人再讲。
苦难,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去回忆,去品味。
多年后,韩信以楚王的身份回到淮阴,找到了当年的三个人,他给了漂母一千金,以报答当年的“一饭之恩”,他找到当年的屠夫,提拔他到军中任职,唯有南昌亭长的老婆,韩信心中耿耿于怀,只给了她一百钱,临走还不忘说一句:“你这个小人,心胸狭小”。
两次跳槽,得偿所愿
韩信自幼熟读兵书,尤其是《孙子兵法》,可以说已经是烂熟于心。
他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他的长处在于军事谋略,可惜,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收六国之金于咸阳,筑十二金人。天下一统,韩信的军事才能,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迅速得到了各路人马的响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秦浪潮。
作为韩国王族后裔,韩信自然也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但是,他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观望局势。
和刘邦不同,韩信是一个“独行侠”,在淮阴,他没有朋友,没有威望,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他有的,只是一个宏大的愿望:“将百万之师,施展平生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