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昭君怨(2 / 2)大唐可以更强首页

李世民气的大发雷霆,着令查封大唐日报,关闭中华大酒楼,禁止茶馆说书的先生,再说昭君出塞的故事。

甚至气得要下旨,撤了李中华的节度使,还有双流县子的爵位。

幸好有侍中丞魏征死谏:“陛下!诸羌羁縻州节度使李中华何罪之有,陛下要如此降罪于他,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写了几首同情昭君出塞的诗吗?”

“他什么时候不写这些诗,偏偏在朕答应下嫁公主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时,这分明是对朕不满,操纵民意来讽刺朕,靠女人和亲来讨好吐蕃,朕没有下旨杀了他,己经是格外开恩了。”

“王昭君出塞匈奴和亲这件事,本来就是个悲剧,当时匈奴强大,汉朝势弱,朝廷才不得不答应匈奴的和亲。

如今,朝廷尚未来的及出兵,就己经击败了吐蕃的入侵,而吐蕃赞普入侵大唐之前,更是出言威胁陛下,必须下嫁一名公主到吐蕃和亲。

若是我大唐打不过吐蕃也就罢了,牺牲一名公主,也算是牺牲的有价值,可是吐蕃打败了之后,吐蕃派遣使者前来大唐请罪,还又再次的提出求取一名公主的要求,陛下本就可以拒绝对方的。

虽然牺牲一位公主的幸福,的确可以安抚吐蕃,对大唐的稳定,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老百姓未必能够理解陛下的苦心,民间有些怨言,也实属正常。

至于李中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写一些昭君出塞的诗词,也许只是巧合,也许是出于对文成公主的同情,就算的确有些影射和暗示之类的意思,但毕竟人家也没有明着反对陛下和亲,陛下如此大动干戈,岂不是告诉大家,陛下真的心虚了吗?”

“朕有什么心虚的,朕难道会让文成公主受委屈了吗?”

“有没有受委屈,只有文成公主自己心里清楚,在臣想来,如果可以不用远嫁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应该会更高兴一些。”侍中魏征不卑不坑的说道。

“魏征,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也认为,是朕做错了,不应该答应吐蕃的求婚,当初吐蕃进犯吐谷浑的时候,你可是反对朕出兵,与吐蕃为敌的。”李世民气呼呼的说道。

“臣那是以吐蕃不侵犯大唐为前提的,吐蕃侵犯我大唐,朝廷肯定是要出兵的。

现在朝廷尚未出兵,吐蕃就己经被诸羌羁縻州节度使李中华,指挥羁縻州各部族的勇士击败,朝廷更无需看吐蕃的脸色,和亲就更没有必要了。”

“朕乃是大唐天子,天可汗,既然已经告示天下,将下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岂可毁约,所以文成公主己经嫁定了吐蕃,任何人都不可以反对。

就由你写一份公函送去雅州,狠狠的敲打一下李中华,再敢耍这种小聪明,朕绝不会轻饶了他。”李世民非常生气的说道。

文成公主终日以泪洗面,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令江夏郡王李道宗夫妇,心里万分的难受,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的开导女儿。

李中华尚且不知道,自己险些丢了官和爵位,之所以弄出这些昭君出塞的诗词怨曲,也只是想要恶心一下李世民,让他心里不痛快而已。

朝廷既然己经通告了天下,不论你怎么样的添乱,都难以改变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的结局。

皇帝金口玉言,可不是一句空话。

消息传到了逻些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听到之后,也不由的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唐如果真的悔婚,他还真的是半点办法都没有。

好在李世民非常的要面子,这也令松赞干布松了一口气。

最近苏毗国的复国军,攻势强劲,令松赞干布十分的气恼,己经被吐蕃打残了的苏毗国,怎么会一下子又冒出了十几二十万的兵马呢?这实在是让松赞干布想不通。

经过对俘虏的苏毗国士兵的交代,松赞干布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大唐的一个节度使,在后面搞的鬼。

如今自己己经是大唐名义上的驸马,松赞干布觉得,这位诸羌部族羁縻州节度使李中华,一定是私自的支援苏毗国,大唐陛下,自己的那位便宜岳父,应该是并不知情的。

于是,松赞干布炮制了一道折子,请求李世民下旨,命诸羌部族节度使李中华,出兵协助吐蕃平叛,好让自己尽快的平定叛乱,统一整个吐蕃,以便迎娶文成公主。

这道奏折用词华丽,竭力的夸赞了一番李世民,说他是真正的天子,全天下的可汗,是千古明君,盖过了三皇五帝。

又说吐蕃人民过得有多苦,有多混乱,自己为了让大家能够过上好日子,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决心要尽快的完成吐蕃的统一,希望皇帝岳父派兵帮助。

也不用大动干戈的,从长安派兵过去了,毕竟路途太遥远了,只需要下道旨意,让诸羌部族羁縻州节度使李中华,派兵帮助吐蕃平叛就行了。